我曾经是一所高校的《中国财政史》的教研者,深知“吃空额”是旧中国的一个财政痼疾和一个历史现象。如明朝的军队向来腐败,驻京城部队“吃空额”的现象由来已久,到了军队发饷的时候,还可以叫许多老百姓来顶替领饷。民国时期,各路军阀的敛财手法之一就是“吃空额”,一个基层的小军官甚至可以吃5个士兵的“空额”。那时整个中国究竟有多少“空额”、“空饷”被“吃”掉,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近日爆出的现代版“吃空饷”让我着实大吃一惊。关于各地“吃空饷”人员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的数额是多少,各地多少不一,有媒体根据当时披露的有关数据测算,河南为7365元,湖南、重庆均接近5000元,四川为17000多元,陕西西安约为2万元。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行政管理费接近405.6亿元,如果“吃空饷”者以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5000元至2万元算,上述7个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亿元至14亿元。有舆论指出,清理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现在认真进行一次全国大清查的话,各地通过“吃空饷”这个渠道流失的财政资金,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吃空饷”简单来说,就是不干活而可以领工资。其社会影响是极坏的,一方面,“吃空额”这种群体的大量存在,不仅是社会不公的表现,而且还会大大地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分配不公与司法不公并存,时常遭到老百姓的诟病。如果“多劳少得”、“少劳多得”的现象大家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不劳而得”的“吃空饷”现象的存在,实在是老百姓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另外一个方面,“吃空额”也会导致老百姓对政府的负面印象。 同时,大家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吃空额”者都是一些什么人?而从已经公布的案例来看,能够吃到“空额”的无不是财权、人事权极大的部门。 因此,在目前大力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对“吃空饷”现象无论花多大气力去打击都不过分。在此,我建议采取四个措施应对“吃空额”: 一是对在一定时间内自己退回所“空饷”者,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二是继续进行拉网式大力度的“吃空饷”清理。清理一次也许还有“吃空饷”者没有被发现,再次清理也还会有漏网的,多清几次是必要的。甚至应该成为人事部门的一项常态的工作内容。 三是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将还会有“吃空饷”者或者事件层出不穷。这种追究责任应该是进行多层次的划分:本单位的负责人、相关的人事管理部门,如果是“吃空饷”人数居高不下而且普遍,那么还要追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的责任。这一次的“吃空饷”的清理、处理,不要再让老百姓失望。老百姓也是通情达理的:既然问题找到了,应该如何处置也要给全社会一个交待。 四是审计部门进行常态化的预算收支审计时,要关注人事的内容。每次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都应该把有没有“吃空饷”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内容。大家不禁要问:如果每次审计时都做到认认真真,还会有这么多“吃空饷”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