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须坚持不动摇
2012-06-13   作者:陈志龙(资深媒体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5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充斥诡异的信号:
  一些经济学家、房地产业内大佬纷纷跳将出来,为房价打气,大致的意思是,整体经济不景气,外围市场很低迷,在此危难之时“房价下跌很可怕,所以房地产调控可能要中止”。
  而有关楼市的“好消息”也扑面而来:有报告称,过去的红5月中,40个大中城市逾六成成交上升。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报告称,5月北京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01万元,比4月均价上涨3.8%。
  而一些财税收入锐减的地方政府,也忍不住打起了“微调”扶持楼市的擦边球,当然是以“引导合理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刚需的名义进行的。
  恍惚间,似乎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到头”、房价已经阶段性“见底”,投资者又可以入市抄底了。
  但笔者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房地产市场的实地考察发现,楼市成交确有反弹,不能寄望太高;复苏无动力,亦无从谈起。
  从5月份一些城市的成交活跃来看,有其合理的一面。本轮楼市调控两年多来,因观望压抑而被搁置的刚需确实有释放的现象。不少开发商也不再观望,迫于流动性的考虑,正抓紧降价出货。应该说,这是各方理性博弈的结果。
  但是,要知道,刚需难以拯救中国楼市过度泡沫化的危局,短期波动亦难言政策转向和市场转机。
  一个不容回避的残酷现实是,楼市把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裹挟其中。在长期畸形繁荣的市场中,高房价、高地价使得地方政府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实现。市场参与者的杠杆率比任何时候都长,在“强大的房地产势力”利益链条中,政府的力量、金融体系的力量、房屋持有人的力量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加大了市场的非理性亢奋,不断延缓拉长调整时间。但这些力量从根本上都难以阻止泡沫最终破灭的宿命。因为金融杠杆引发和堆积的泡沫终有天花板,当这一过程到达顶点后,去杠杆化的过程必然使得市场回落。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当然有衍生品的因素在里面推波助澜,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根本无力贷款买房的人被忽悠着去贷款买房,终至泡沫破裂。西班牙当前所遭遇的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其虚高房价的刺破。
  要再次提醒的是,无论是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楼市,还是现在僵持胶着的中国楼市,多数人都存在利益驱动下“永远繁荣”的一厢情愿思维,笔者认为这才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正如格林斯潘在《我们的新世界》一书中,回顾为什么政府不及时干预市场的疯狂时的回答:“选票对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采取措施打压资产价格,一定会导致自己的选票减少。因为它牵涉面太广了,几乎影响到所有的中产阶层,任何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的政策都"不得人心"。美联储不想被人控告,是我们破坏了大家的投资计划——你们可以想象我在国会熬夜开听证会遭炮轰的情形……”
  格老的一席话说明,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中,决策者、监管者都可能有着太多自身利益而投鼠忌器,而市场参与者、投资者都有着太多的理由一味狂热。但那是十分危险的。
  总之,高房价依然是我们社会经济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主动脉血管上的一颗胶质瘤,需要调控毫无疑问,必须坚持不动摇;而房地产确实深度附着于中国的经济体系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此经济下滑不断呈现、需要“稳增长”的情境下,如何排除险状,还需要智慧和技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房地产政策关键是稳定预期 2012-06-12
· 不要起哄房地产,狼总会来 2012-06-04
· 房地产信贷难松动 房企仍将面临生存考验 2012-05-31
· 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打折 龙头地位让位于工商企业类 2012-05-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