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3%、530元/吨、915万人,只消这几个数字,就能够将全中国上一周的财经舆情面貌勾勒出一个大概来。从央行降息,到统计局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到发改委下调油价,再到900多万考生奔赴高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和社会运行的深刻逻辑。而媒体和网民为这几个数字所付出的极大热情,亦反映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逻辑思索和期许。
降息与CPI:改革信号与举措
6月7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在节目即将结束时,播出这么一条简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时隔三年半,央行突然宣布降息,无疑是上周最为火热的消息。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从宣布降息的6月7日晚间至10日下午,网上关于降息的新闻量以及转发量达到了33500条,而新浪微博平台上关于降息的讨论则多达12万条。
关于此次降息的解读,也最先出现在微博之上。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应当是政府近期推出一揽子“稳增长”经济政策、灵活进行预调微调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华社在向全国媒体播发的电稿之中,亦引用巴曙松以及其他经济学家的分析,对央行此次降息进行总结:“‘稳增长’的实质性举措”、“放出利率市场化的鲜明信号”、“折射货币政策宽松新动向”。而利率市场化,无疑是经济学家们以及各大媒体解读的焦点。
与央行降息相对应的,是国家统计局在周六公布了5月份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3%。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5月份的数据为宏观政策微调提供空间,更为利率和资源价格改革创造难得机遇。他预测,“未来几年比较难于出现这种局面,机不可失”。
降息和5月份CPI的公布,对于敏感而脆弱的股市,又将带来什么影响?要知道,沪深指数上周一刚刚遭受了国际板传言等一系列利空消息的一轮打击。对此,《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在A股市场连续多日下跌,不断创出本轮调整新低点之时,对股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但对后市还应持谨慎态度。
高考:915万个青春的疯狂
FT中文网上,专栏作者徐达内这样总结了舆论对于高考的反应:“开考之前,就有网友预测高考第一天的新闻:考生遭遇堵车求助警察叔叔最终在开考前一分钟抵达考场、考生遗失准考证捡到者发微博最后在众人爱心接力下送达考场、营养专家开出考生专用食谱、全民‘吐槽’高考作文题……事实证明,这些确实是高考时最被社会所关注的话题。”
高考这个话题,不知从哪一年起,就开始每年都成为舆论追逐的热点,而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疯狂和感动。在鼓励和赞许,争论与调笑之后,我们的期盼是:什么时候,高考才能不再成为百万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重压;什么时候,“高考”二字才不再进入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每周舆情札记之中。
微博:改变、包容与凝聚
央行降息消息传出,正是晚饭时间,这可累坏了众财经媒体的记者,而之后的数小时内,响得最多的估计就是经济学家们的手机了。有意思的是,巴曙松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将其解读放在了微博之上,并申明:“我现在是统一写在微博上,就不再一一接听采访电话了,感谢微博!”新媒体不仅在速度上超过了传统媒体,更直接改变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
同样在积极改变的还有上交所,上周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上交所发布”,并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发行第一只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信息。此举引来了微博网友的热情赞誉和祝福。经济学家刘纪鹏在其微博上表达了他对上交所官微的期许: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礼贤下士,广纳荐言,以仆人的姿态全心全意为资本市场的衣食父母服务,凝聚投资人智慧和力量,垄断做身竞争为魂,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