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通缩”之忧唯有经济改革
2012-06-11   作者:杨国英(财经评论员)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3.0%,不仅连续3个月持续下跌,更创下23个月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1.4%,不仅连续3个月负增长,更创下30个月新低。上述数据明确昭示,我国经济已进入通缩窘境。
  CPI从去年平均5.4%的高位,下滑至今年前五个月平均3.5%的合理区位(新兴经济体),固然有值得欣喜之处,这表明我国经济短期内已告别通胀。但当下CPI和PPI如此急速且呈连续下滑的态势,则表明我国经济的通胀“旧忧”刚去,通缩“新忧”又来,而如果通缩久久挥之不去,则极可能形成与经济衰退强烈的负循环——经济衰退,导致通缩严重,而通缩严重会进一步加速经济衰退。
  那么,应如何解当下“通胀”之忧,以免经济陷入通缩与衰退的负循环之中呢?对此,反周期操作一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杀手锏,亦即是说,在通胀苗头出现时,进行货币紧缩和投资压缩,在通缩苗头出现时,进行货币宽松和投资刺激。
  那么,在我国经济通缩苗头已然出现之当下,再度启动的货币宽松和投资刺激,似乎切合反周期操作理念。遵循这一逻辑,我们似乎应理解,在持续一年半(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底)的货币紧缩之后我国于2011年底迅速转向为货币宽松、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于6月8日启动三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的缘由。我们似乎同样应理解,在地方债务总额高达逾10万亿元、银行隐性坏账大幅递增之下,我国当下再度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的缘由。
  但是,再次启动的反周期操作,能解我国当下“通缩”之忧吗?
  有关的负面参照是上一轮反周期操作的“短效长痛”。2008年,我国遭遇美国次贷危机冲击,CPI从该年上半年的7.9%急速下滑至下半年的4%左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07年的11.9%跌至2008年的9%。面对如此险境,仅2008年最后四个月,当局即连续4次分别下调存准率和利率;与此同时,4万亿元的中央直接投资、各地逾10万亿元的地方投资亦迅速启动。
  受此货币宽松和投资刺激的影响,我国经济迅速反弹,CPI在2009年处于-0.7%的低位,2010年回升至3.3%,GDP增速更在2009年的8.7%之后跃升至2010年的10.3%。但是,在取得为期仅2年的“短效”之后,我国经济随即陷入“长痛”之中: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通胀高企,天量投资所引发的巨额债务至今无法消解。
  实际上,2008年实施的反周期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当下“通缩”的渊薮所在。在经济体制未能有效改革、内生动力未能有效激发之下,过度依赖宽松货币政策和投资刺激,必会立即引发通胀高企、投资低效等副作用。若对此再行反周期操作,则又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通缩和衰退随之而来。在我国经济面临通缩之当下,新一轮已然启动的反周期操作,有必要充分吸取前车之鉴,而不能再走过于依赖宽松货币政策和投资刺激的老路。
  实际上,反周期操作仅可收短期刺激之效(亦可能积累风险),而惟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真正激发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才是解我国当下“通缩”之忧、防止经济持续恶化的根本选择。
  相关的正面参照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应对“通缩”的系统实践。其时,面对GDP增速由1996年的10%下滑至1997年的9.3%、CPI由1996年的8.3%跳落至1997年的2.8%的困境,1998年存准率下调了5个百分点并连续三次降息,有关方面全面启动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次反周期操作之所以成功,并最终迎来其后长达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好时期,根本原因在于其时全面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银行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乃至医疗改革均在此阶段陆续展开,由此全面激活了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当然,十几年前应对通缩和衰退的路径选择,当下已不具备复制的可行性,部分更有进行修正的必要。但是,其时应对通缩和衰退的根本理念,当下仍有借鉴和深思的必要,那就是:反周期操作仅是解“通缩”之忧的相对次要条件,而结构性的、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才是绝对充分条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IMF筱原尚之:日本央行或采取更多措施抗通缩 2012-06-05
· 维持反周期政策 避免通缩螺旋 2012-05-30
· 日本官员:将利用一切工具战胜通缩 2012-03-27
· 通缩与日元 日本无法轻抛美债 2011-08-01
· 高通胀和通缩下无牛市 2011-06-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