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说过,未来中国的内生动力在城市化与内需。中国的消费数据值得大加关注。消费数据经过近二十年的增长后,目前动力匮乏,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正处于内需的关节点上,有三大现象。
第一,消费处于瓶颈期,形成堰塞现象。
按年度计,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43055.40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83919.00亿元,10年时间增长了4.27倍,增速不算低。但这条曲线斜率太高,难以为继。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处于较高的水位,从2011年到现在,同比增速增长幅度没有上升,处于阻塞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含政府消费,这一数据上升无法反映居民消费上升,很可能内部产生结构性恶化,政府消费阻止了居民消费的提升。考虑到这两年政府投资项目数量,政府采购增加,这一猜测很可能是事实。
商务部的销售数据较为详尽,按照商务部的重点流通企业消费数据,以业态分,分为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从2009年11月开始,百货店销售同比增速从谷底反弹,此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为个位数上升,一直在两位数以下。但从2012年开始直线下降,1月份受节日刺激,消费增速同比上升19.8%,2月份为-2%,恢复正常后大致在5%到10%之间徘徊。超市与百货店的升降大致相同,专业店消费高峰在节日期间大致比百货、超市滞后一个月。由于专业店很多时候属于非必需品消费,因此从去年9月以来,就开始徘徊不前。去年9月增长9%,而后上冲11.8%与10.8%,今年3月、4月分别为5.8%与4%,考虑到高端汽车品牌持续畅销,上述数据反映竞争力不强的一般企业日子较为难过,与中小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可以相互印证。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增速年均超过20%,2008、2009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除外。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销售规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低于2010年同期0.9%。来自中华商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进入2012年以来,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环比增速连续两个月提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下降了11.4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趋势未改变。不能忽视,销售数量上升而销售额未能同步增长,说明商家打折促销,加之成本上升,厂家与商家利润下降。
第二,消费外流。
目前内需、内贸处于瓶颈期,国内品牌竞争力不如国外品牌,高端消费品持续增长。这对国内厂家恐怕不是太好的消息。
淘宝网5月发布我国首份《网购奢侈品行业解析报告》显示,海外代购市场中的奢侈品成交增长比例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2011年市场规模达150亿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200亿元。6月4日,胡润百富与亚洲国际豪华旅游博览联合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市场白皮书》显示,我国高端消费者的年平均出国旅游次数为2.4次,全球最大退税机构GlobalBlue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消费2011年再次位列全球游客消费的第一位,过去一年,平均每笔购物消费813欧元,比去年增加了82欧元,比三年前增加248欧元。
海水与火焰并存。以教育为例,境内教育消费下降,留学急升。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有人因此悲观推测将有几十所大学将关门歇业。但同样的报告显示,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有望达到33万人,增长速度将再次超过20%,连续4年增长比例超过20%。国内减少的人数,留学的差不多弥补了。知道为什么达芬奇非说自己是意大利品牌了吗?就是因为国内消费者认洋品牌。
第三,商务、餐饮等消费持续上升。
当然,也有好消息,受商务客、留学等刺激,航空客流量持续上升,住宿餐饮等持续上升。住宿餐饮业在2011年以来行业内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住宿餐饮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633.51亿元,同比增长27.8%,较上年同期增幅扩大6.85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85个百分点,占1-3月全国城镇投资完成总额1.32%,该比重较上年略有上升0.07个百分点。靠留学、住宿、餐饮能够拉动中国的内需吗?不行。基数太小、占比太少,无法帮助国内企业升级。
拉动内需,必须靠城市化。留待下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