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在基本思路上要有新突破
2012-06-07   作者:亚夫(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调结构、转方式,喊了好几年。但讲讲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特别是在基本思路上,要有新突破也很难。这话要从最近的经济现象说起。
  近来,由于一季度及4月份经济数据不好看,政策面上出现了一些调整。对此市场有些兴奋,认为这是一次摸清了政策底的大行情。市场是敏感的。对于这种兴奋这里不做评论。只就宏观调控而论,一个看法是老路子是走不通的。从根本上讲,面对现实、面向未来,中国的宏观调控需要从“正面主导”逐步走向“负面制约”。
  在展开分析之前,有必要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动向做一番梳理。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景气分析,4月份,综合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已连续27个月下滑。综合警情指数也连续3个月发出经济趋冷的信号。受三大需求影响,4月份经济指标也超预期滑落。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
  同时,国务院又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列出了20项重大工程。正是基于对这些情况的判断,特别是对经济拐点和政策拐点的判断,基于对新一轮刺激计划与措施的朦胧预期,市场又开始躁动起来,有了新的投机目标。
  然而,这是在走2008年的老路吗?2008年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为应对这场危机可能造成的破坏,当时各大经济体都出台了刺激计划,中国也推出了4万亿刺激措施。这些措施对遏制经济下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内外部经济环境都已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还会走上一次的老路吗?
  如果要走,那将是什么结果?如果不走,又该有什么新思路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走老路是有可能的。这种可能性有两点:一是来自市场和企业的期待。这两年,市场对政策面的期待特别强。比如,股市对“政策市”的特征本来是有微词的,现在却很少有人这么说了,反而期待更多政策利好。企业也是如此,本来应该在市场上打拼来增加实力,但是这两年做内功的不多,希望扶持的却不少。
  二是来自各级行政部门的期待。特别是对项目审批和各种让利措施的期待。比如,最近有位市长在拿到批文后激动地亲吻了核准文件。这件事被到处传播,成了审批制的奇特注脚。为什么呢?因为文件很重要,关系当地经济命脉,也和行政部门的复杂利益有关。从宏观调控的操作看,出台一些政策、开放一些项目似乎也容易见效,是驾轻就熟的事。
  但在今天的中国,再这么做是不行的。这种“正面主导”的做法,就是开大单子,由政府主导用非均衡让利措施和政府大工程来解决经济问题。这么做,既容易造成税负不公,造成企业的政策依赖,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没好处。同时,政府项目缺乏市场基础,容易诱发权利寻租和腐败问题。另外,还有效果问题。比如,近来发生的新能源产业大面积亏损,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
  很明显,这条老路是走不通了。走不通,怎么办?就要改“正面主导”为“负面制约”,不搞条条框框,让市场主体发挥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因为市场主体知道深浅,知道怎么做。行政部门要转变角色,要放权,只对那些有害自然、社会和人类健康的经济行为加以限制。着力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
  这两年,在调结构和转方式的过程中,陆续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其中也蕴涵了这种“负面制约”的思想。比如,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两高一低”产业的限制,对落后淘汰产能的限制,等等,就是从政策层面,对经济活动中的负面因素的制约。只是这种“负面制约”的比重太小,与“正面主导”相比还不成比例。
  从“正”到“负”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宏观调控的根本转变。这一改变不仅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消除行政臃肿,减少经济腐败。当然,这种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基本方向应该是明确的,这就是逐渐从“正面主导”为主,向“正面主导”与“负面制约”过渡,最终走向“负面制约”为主。这才是宏观调控需要的新思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从常务会议看宏观调控新动向 2012-05-24
· 周小川:继续加强宏观调控 加快结构改革 2012-04-23
· 宏观调控应注意防止经济“硬着陆” 2012-04-23
· 周小川:我国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 加快结构改革 2012-04-22
· 稳经济须把握宏观调控政策主动性 2012-03-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