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与QFII,仅一个字母之差,如今的境况却完全大相径庭。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刚过去的5月,54只QDII全线亏损,无一实现正收益,平均跌幅约为7%,完全蚕食了其前两季度的收益,在遭遇净值下跌和净赎回双重打击下,目前已有8只QDII基金游走在清盘线附近;相反,QFII在实现额度扩充之后,已开始大举建仓A股,尤其在5月,开始在二级市场及大宗交易平台大肆抄底布局。 对此,最直观的解释是,QDII与QFII所面对的投资市场不同直接造成这种悬殊差异。QDII投资方向是国际市场,众所周知的是,欧洲局势的动荡一直没有明显的积极变化,其根本性的解决途径仍需要不断探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化解的,在这种基本面下,以海外市场为标的的QDII投资业绩满盘尽墨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有数据可以更清晰地说明QDII目标市场的状况,根据好买基金数据,5月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
美股遭遇黑色五月,道指下跌6.21%,为两年来最大的全月跌幅。纳指下跌约7.2%,创2010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月跌幅。亚太新兴市场跌幅超过欧美,其中,我国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1.68%,印度孟买下跌6.35%,这也导致投资新兴市场的QDII基金遭遇惨败。 相比之下,QFII要幸运得多,其投资标的是国内A股,尽管A股的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外围市场的干扰在所难免,但相比而言,国内经济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都相对稳定得多。从数据上看,5月沪深指数跌幅分别为1%和0.38%。相比之下,A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而,QFII表现出强烈投资意愿和果敢的行动力之来源也就不言自明了。顺便说一句,
A股市场也总是令国内投资者悲观伤心到即将离去的时候,反而被外来的投资者抄了底,赚个盆满钵满。 还是言归正传,不论怎样,同样是专业的投资者,以投资目标市场不同为说辞来解释业绩的天壤之别似乎仍然有点牵强。毕竟,外围市场的动荡影响是笼罩全球范围的,正所谓“全球同此凉热”,在这一大背景下,A股所受到的冲击也不言而喻。不过,越是在这种“寒冷”时候,QFII一贯坚持的长线投资及价值投资理念与回报的正相关性越发凸显。从而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从另一方面说,QDII与QFII的不同表现也暴露出QDII抗风险性的严重不足,其软肋或在于QDII投资范围的狭窄与灵活性不足。记者翻看资料发现,随着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信托系等QDII基金的不断扩容,其投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到基金、股票,再到衍生品,但其股权投资探索仍然不足。当然,最初之所以严格设定比较狭小的范围,必然有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因为,与QFII不同,QDII资金是完全来源于国内投资者的,而且其出台背景是全球经济层面欣欣向荣的2006年,目的是分享世界经济的成果。而时过境迁,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现在看,当时的保险性条件似乎成了束缚手脚的桎梏。 从这个角度看,QFII在大宗交易平台的频繁动作则更加显示出其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多层面运作的灵活性。 由此,笔者认为,QDII完全可以效仿QFII做法,适度开放投资范围限制,在实体经济股权投资方面一试身手,尤其是当下海外环境明显比国内恶化的时候,机会或将大于风险。谁曾想到,如果几年前投资了脸谱静等上市,即使变脸也不会是如今的景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