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称,德国有可能放弃之前坚决拒绝欧元区共同债券的主张,而代之以在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接受有关发行欧洲共同债券或组建银行业联盟的想法。如果德国态度松动,那么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很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进展。 对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以德国为首包括芬兰在内的AAA级国家一直持排斥态度,而法国和意大利等多数欧元区国家,一直极力推崇。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和欧元区内各成员国分成了对立的两派,原因在于欧元区共同债券如果推出,会导致利益在两派成员国之间的转移,几乎类同于转移支付。目前,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诸多欧元区成员国,因为债台高筑,债券已发不出去,或者债券收益率很高,成本过大。如果整个欧元区发行共同债券的话,那么由于以整个欧元区的资质为抵押,这些低资质国家发行债券的收益率会下降,像希腊等国的债券至少还能发行出去。而像德国这样的高资质国家,发行债券时,由于不再以自身而是以整个欧元区的资质为条件,则其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反而会上升。因此,所谓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说白了,就是法国等国家希望让德国等高资质国家为他们买单而已,态度对立是理所当然的。 试想,像这种明显“劫富济贫”的主张,要德国为那些生产率低下、经济失去竞争力、因高福利而财政赤字和债务严重的国家买单,德国人怎么会接受?所以直至5月底,默克尔政府还公开拒绝这一建议。不过,问题还有另一面,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的主张之所以能获得许多欧盟领导人和多数欧元区国家赞成,除了多数国家陷入困境以外,还在于其表面上有维护欧元区稳固的作用,也因如此,甚至德国国内的欧洲统一派也支持这个主张。所以,默克尔政府自然也不愿意承担破坏欧盟和欧元区团结与稳固的指责。由此,如何避免无条件为他国的无节制的财政开支买单,又能免遭指责,就成为德国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于是,这就有了德国态度的表面变化。据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的说法,欧洲领导人将于本月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就形成更为深化的经济及货币联盟达成初步框架,并可能于年底达成经济一体化协议。而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正是深化经济和货币联盟的一部分。 德国同意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的条件是,大家在财政开支上向德国看齐,一起遵守财经纪律。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逐渐一起回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的“赤字率3%、债务率60%”的标准上去。鉴于这些年来《马约》的这两条约束名存实亡,显然必须有一家有权力的超国家机构来行使对于欧元区各国预算的约束权,至少是审核权和否决权。实现这一要求的办法就是,欧元区各国愿意放弃更多主权,将相当部分预算控制权移交给欧盟。按照这样的做法,之前的财政联盟,只是初级形式而已。 应当说,德国的做法是有理有据的。既然多数国家明里暗里要德国为自己的大手大脚花钱买单,德国设置前提条件自然是天经地义的,即使是企业发债的话,债权人都可以设置债权担保呢。之前,为了救助希腊等陷于债务危机的国家,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三驾马车促使欧盟27国中的25国达成了财政联盟协议,并以此作为援助先决条件。而财政联盟及其援助协议各自再进一步,就是欧盟成立类似于财政部性质的超主权机构、回归马约的标准。所以,德国要求各国部分放弃财政主权交由欧盟控制预算,并且继续紧缩。 但是德国这样做,就让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头疼了。不管是萨科齐还是奥朗德执政,法国都一直强烈主张发行欧元共同债券,但奥朗德掌门的法国左翼新政府却不再主张紧缩,而是想通过提高福利、扩大开支、增税等手段来刺激经济。这就与紧缩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还将扩大赤字和提高债务水平,不但背离之前达成的财政联盟精神,也与德国提出的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的前提条件唱反调。如果法国要发行欧元共同债券,那么必然上交财政主权,并实行紧缩,这是巴黎无法接受的。同样,希腊最近议会选举出现的复杂局面,支持紧缩和反对紧缩的力量相持不下。如果反对紧缩的政党上台执政,那么财政将不再紧缩,欧盟25国的财政联盟就会被破坏,更不提还上交财政主权了。所以德国提出的正当要求,那些主张发行欧元共同债券的国家是满足不了的。 一边是强烈主张推出欧元区共同债券,一方面又不愿意紧缩和满足欧盟《马约》的标准,这种要别人无偿买单、自己吃白食的愿望,至少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照目前的趋势,柏林只要坚持其提出的发行共同债券的前提条件,就能在这个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并让欧盟未来一体化尽量朝德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只是,如此一来,法—德轴心会走向哪里? 围绕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问题的博弈,未来显然还很复杂。到底谁能得势,究竟能达成什么样的妥协,都还在未定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