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汇集团陷入了舆情漩涡。5月27日晚,消费者刘先生发布微博称双汇肋排“用热水洗时,锅内水面上漂浮有几十只肉蛆”,并呼吁消费者互相转告;5月30日,广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Q趣儿孜然风味香肠菌落总数超标;5月31日,郑州工商部门查双汇“肋排蛆虫”涉事店,发现不明物体遭抢。 双汇当然有所回应。双汇官网在5月29日发布《关于“肋排烫出蛆虫”的声明》,并在6月1日发布上市公司公告,这两则公告细节丰富,笔触冷静,语气克制,未做结论。不过,双汇的姿态并不统一,在克制理性的公告之外,双汇有关高管对此事自辩“清白”,并怀疑消费者背后有团队支持,称“这是一场阴谋”,并义正辞严地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会有石破天惊的一天”。 真相尚在云遮雾罩之中,而对双汇一面倒的讨伐之辞已席卷网络,并随着更多事实的曝出而升级。且慢责怪消费者没等到事情水落石出就动怒,犹如惊弓之鸟的中国食品消费者实在伤不起,无论双汇作何表态,这番人心、舆情原本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快讲事实、重讲态度、多讲措施、慎讲结论”,公共关系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董关鹏曾这样概括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网络时代,微博崛起,众声喧哗,众说纷纭。从国家部委到企业,都有可能在猝不及防的危机中被迅速聚焦。 消费者对双汇的不信任感并非空穴来风,一段不远的往事值得回顾。在此前的瘦肉精事件中,双汇在被央视曝光后,先是把矛头指向养猪户,奈何这并不能打消消费者对双汇的不信任感;后又抱怨有关部门的检验标准,奈何此话到了听众耳中自是另一番滋味;还举行了万人道歉大会,奈何大会现场有员工,有经销商,有媒体,唯独没有最需要接受道歉的消费者,更是出现了“双汇万岁”之类的雷人口号。 已有许多案例告诉我们,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与事件本身的性质有关,与企业面临危机时的应对也有关,这种应对包括姿态、发言人安排、回应速度、沟通有效性等等。细节中有魔鬼,细节中有天使。曾经那一句“双汇万岁”的雷人口号,足以令聘请专业公关公司举办万人道歉大会的努力付之东流。 以本次双汇的回应而言,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两点或可改进:其一在于姿态,即使蛆肋排真相有待考证,其随后被曝出的菌落超标、工商检查出不明物体,再度触动消费者的敏感神经,理应有一声道歉和说明,可惜双汇仅仅回击“阴谋”,并未顾及道歉;其二在于双汇高管在未见确凿事实的情况下给消费者扣上了“阴谋”的帽子,而该涉嫌“阴谋团伙敲诈”的消费者最初索赔额仅为1500元,现更是声称放弃索赔只要道歉,两相对比,激发舆情反弹,令此前双汇发布的冷静、务实及未见随意判断的澄清公告大打折扣。 众声喧哗,双汇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