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严冬已开始威胁到了英国的慈善事业。 由苏黎世保险公司和智囊机构NPC最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绝大多数慈善机构现在已不得不靠启用更多的义工来降低日常费用了。同时,已有将近50%的慈善机构开始选择与其他同类机构合作。在这些慈善机构中,三分之一的经费来源是政府部门。因为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持续不景气,英国政府一直削减开支,大量慈善机构被迫裁员甚至面临关闭。调查还显示,这些慈善机构三分之二削减了一线服务,有四分之三已经裁员,而且有10%的机构表示很可能在明年被迫关门。 这项调查的样本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超过100家慈善机构,他们目下的处境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 英国的慈善机构的经费被大幅度削减,势将导致英国整个慈善行业的重大变化。事实上,随着政府开支削减,慈善机构的经费来源不断枯竭,公共服务的分配、承包和提供等许多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现在,只有那些有着强大募资能力、自身财力和资源充分的慈善机构才可以在英国的社会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而其他的慈善机构则前景黯淡,风雨飘摇。 在政府“节衣缩食”的大背景下,对于义工来说也是一场挑战。他们面临的冲击和服务的对象密切相关,英国政府也着力引导往积极有益的方向发展。在英国,类似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这样的慈善机构承担了大量社会服务。当然,那些对政府拨款依赖程度较大的英国慈善组织确实难免受到紧缩预算、削减开支的冲击,但英国政府同时也在通过其他渠道为慈善机构提供机会,让其参与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些渠道包括面向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慈善机构的基金,比如“大社会资本”基金(Big
Society Capital)和ICRF基金(Investment and Contract Readiness
Fund)等等。 但是,因为经济不振,即便是“大社会”,其自身也“难保”。
英国慈善机构就曾经警告,政府削减公共开支正在摧毁英国的“大社会”理念。“大社会”理念(big society
vision)是由英国保守党与自民党结成联合政府上台后力推的一个权力下放理念,目的是缩小各级政府的行政规模,让公众参与诸如邮局、图书馆和公共交通等服务项目的经营和管理。但是,英国最大的志愿及培训慈善机构-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Community
Service Volunteers--
CVS)主席伊丽莎白·胡德里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则表示,政府在实施大社会概念方面缺乏“战略计划”。胡德里斯领导了该慈善机构36年。地方政府开支大幅削减将使人们难以为他们所在的社区做更多的服务,例如参与政府一直鼓励的儿童保护项目的志愿者目前就面临项目关闭的危险。 利物浦市就已经撤出了英国政府的“大社会”试点工程,原因是工党领导的市议会声称财政削减威胁到了本应接管一些公共服务项目的志愿者组织的生存。而英国人还记得,首相卡梅伦在利物浦启动“大社会”试点工程时曾说过,“大社会”理念是大幅提升人民权力的尝试。 在一片萧瑟气氛下,伦敦金融城现在似乎也不再被研究机构看好了。作为一家独立的经济分析机构,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预测,伦敦金融城今年或将再裁员逾25000人,这使得伦敦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将降至16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CEBR的预测数字准确,那就意味着自金融海啸以来伦敦金融城失去的金融业职位将超过10万。还有一种预测,今年伦敦金融城中的金融职位将下降到25.5万,跌入1996年以来的最低点。有报道显示,有些预测中将收缩业务的公司已经开始裁员。而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伦敦共有28万余金融业职位。而同年在伦敦金融城设有业务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国家金融机构已经裁员达13万人之多。 伦敦金融城承受的冲击,当然主要来源于欧元区的深重危机,法国左翼总统上台后,强调经济增长,反对一味紧缩,法——德核心出现了裂缝,欧元区前景更难料了。面对这场尤其困扰银行业的大危机,伦敦金融城除了开源节流、节省开支,别无他法。 尽管欧洲央行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正在慢慢发生效应,但是远水难解近渴,人们估计很难在2013年之前看到金融业的稳定与复苏。另外,除了欧元区危机之外,东亚一些新金融中心的崛起之势,也正在对未来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形成不小的挑战,偏偏因为高税收和过多的政府干预,伦敦金融城素来引以为傲的竞争力正在遭受严重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