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乱象:一方面是五花八门的文化产业基金大跃进式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少优质投资项目,很多资金并未进入真正的文化产业,而是流入了网游、手机游戏等实属IT业的项目中去,有些文化产业园区甚至还打着文化旗号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上述种种乱象,令人产生资源错配、产业虚热之忧。各路资金蜂拥而至虽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但投资泡沫亦不得不防。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大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尽管我国产业转型提速势在必行,但需要警惕产业虚热症的重现。 纵观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的成长历程,诸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都曾患上过虚热症,很多至今都没得到根治,其典型特征是:一头热(即政策热、投资热)、一头冷(即市场冷、需求冷)。资金蜂拥而入,项目铺天盖地,相对应的却是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严重,这从光伏产业最近遭遇的空前困境中就可窥见一斑。 与传统产业追求规模效应的粗放式发展不同,新兴产业的壮大并不仅仅以资金多寡论英雄,如果没有优质的项目,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没有深入的体制改革,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等等,投资的盛宴很可有只是打造出空中楼阁。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若要防范和消除虚热症,仍需各方共同努力,这也意味着产业转型尚需迈过多道坎儿。 首先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制定更给力的产业发展政策,发挥更强大的协调作用。比如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内需不足,而主要障碍又在于发电并网难,这就需要像欧美等国家一样,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电力被足额收购。 再如文化产业之所以陷入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制约。由于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各地区在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战,导致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推出更多的优质项目,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文化产业投资过剩的压力才有望减轻。 其次从企业来说,应该从加强技术创新方面入手,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如新能源汽车,近日北京、上海等地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包括不限购、增加购车补贴、充电桩扩建等,然而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量等技术问题不能得以解决,市场需求仍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再拿生物制药业来说,目前我国药企有6000多家,每年药监局批准的“新药”有数百种,算上仿制药则达上千种,而美国只有30多家制药企业,每年仅有20多种新药通过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只有两种新药获得国际认可,因为绝大多数所谓“新药”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的旧药而已。可见,提高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 最后对于产业投资来说,其逐利天性虽无可厚非,但出于急功近利而跑马圈地式的盲目投资,既给产业的虚热添薪加火,也终将使自身的投资回报面临更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