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从上市前的被高估,到首发后的失利,跌宕起伏的大剧让人唏嘘不已,但其实也不用惊讶。还记得几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吗?回到2000年,从事过债券交易的迈克尔·刘易斯就著文揭露过千禧年之交时互联网的泡沫危害。他曾提到“销售一间坏公司的方式和销售一部糟糕电影的方式一样。首次公开募股就是首次公演,诀窍就是要竭尽所能地吹嘘,让所有人在首周上映时都想去看。当观影后的人们口口相传这是部烂剧时,发行方已在分钱了。” 时过境迁,购买者可能不是同一拨人了,但我还是限制了对购买facebook股票的人的同情心,因为互联网狂躁症并非发生在很久以前。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互联网股票的价值在于出售者想从中取得投机利益。在投资中,有个简单有效的规则:当投资银行是卖家时,无论买什么通常来讲都是个坏主意。因为它总是比你知道更多未来的事。 沃伦·巴菲特提出过一个更宏观的经济观点:投资者绝不应把能为社会带来转型的创新混同为赚钱机会。未能留意到这一规律的投资者在汽车、收音机、电视、航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起初阶段进入,但却难以获得收益。 巴菲特认为这样的投资失败是可预见的,因为创新是迷人的、令人兴奋的,创新必然会吸引大量资金,这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在如此热性的氛围中,没有公司能长久保持优势,在一间创新性公司能真正赚钱之前会有无数新公司冲到它前面。大多数曾经的创新公司都会中途退出。当然在经历过很多挫折后,会有两三个胜出者,但投资者根本不能预测他们是比赛开始时的那一支。 (作者系《独立报》专栏作家安东尼·希尔顿
贺艳燕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