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应避免政策短期化
2012-05-22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张茉楠

  在内外经济形势风云突变的情况下,“稳定”正成为关乎经济大局的关键。在湖北等地调研期间,温家宝总理关于“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定调为未来宏观调控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也在密集调研,为应对经济进一步下滑做好政策储备。
  金融危机以来,经历几次宏观调控的轮回,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再次回归“增长”,增长目标的优先级再次提升,说明决策层确实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增长前景比较忧虑。
  经济增长之困受制于内外压力:内需低迷、外需乏力,“投资、消费”同步回落,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步趋紧。企业利润率、财政收入、工业生产、出口订单、房地产价格等全面下滑。特别是用来评估经济增长的三个敏感变量——用电量、工业增加值和银行放贷总额,下降幅度更是远超预期,表明增长动能在继续衰减。以工业增加值为例,4月同比增长9.3%,比3月份的11.9%下降了2.6个百分点。如果从历史经验来看,12%的工业增加值大致对应8%的GDP增速,4月份的数据预示着二季度GDP增速很可能回落至7.5%左右。经济增速的加速下滑,已经逼近决策层的调控底线,并直接考验政府对于经济减缓的容忍度。
  那么,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困境则是决定宏观政策着力点的前提。四年多时间,全球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之后,世界经济似乎又被打回到了“原点”。我们面临的远远不是一场周期性危机,而是经济全球化以来的一次结构性大危机:是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债务危机;是储蓄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失衡性危机;是全球旧有增长模式的危机,这些都不可能通过反周期的政策刺激得以解决,但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形势骤然恶化,各大经济体再次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
  中国经济处于一个转型的“空档期”:从中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正在趋势性放缓,随着外部需求不足带来的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瓶颈约束,传统低成本的优势正逐步消失,原来“重工业支撑、出口支撑、投资支撑”的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但内需以及新兴产业的转换动力又没有接续上来,这样,“空档期”带来的经济增长回落一定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阵痛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为了“稳增长”,抵抗经济加速下滑势头,所采取的政策又不可避免地具有追求短期增长目标的自然倾向,使经济陷入对刺激性政策的过度依赖之中,进而延缓经济内生动力的形成,这也许才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矛盾。
  因此,如何让短期政策产生可持续的效果,避免政策刺激带来的后遗症,正考验决策层的智慧。就目前的中国发展现状而言,扩大内需,还未到消费马上接力的阶段,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力度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投资去向如何。中国一直以来重视的是“硬投资(比如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投资)”,而忽视“软投资(研发和技术投资、教育投资)”。我们既要稳定今天的增长需求,更要着眼于提升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未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温家宝: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2012-05-21
· 货币政策及时出手稳增长 2012-05-14
· 政策微调稳增长 2012-04-18
· 别误读了“稳增长”的信号 2012-02-20
· 必须着力抓好稳增长稳物价 2012-02-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