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于银根紧缩、中央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力度,全国多个省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因限贷被迫停工,而山西省技高一筹,寻到了解决资金短缺的好办法:近日,山西决定由7家省内煤炭企业通过BOT模式(代建代管的方式),筹措百亿资金进入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对于取得的成绩,山西省交通厅长段建国颇为自豪地对外表示,今年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渠道已基本落实,在建的23个项目工程施工队伍已全部进场复工。 据了解,为了发展山西经济,修建高速公路成了山西最近几年来的重要政绩工程:从2009年到2011年,山西三年高速公路新增里程2000余公里,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排位全国第七。山西省交通厅提供数据显示,该省目前重点主抓23个在建续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总建设里程1608公里,年内概算总投资1247亿元,其中年内建成项目1000余公里。 然而,对于山西高速公路建设,有人提出质疑,山西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顾实际搞大跃进?对此,段建国表示:山西的高速公路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要想富,先修路。”山西急于修路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然而山西上述行为,有“绑架”煤企、行政干预、扰乱市场、甚至存在利益输送之嫌疑。 对煤企而言,如果持回报社会想法投资高速公路,倒也其情可嘉;倘若想是靠此大肆敛财,可能就打错算盘了。据媒体报道,记者采访时发现,进入高速公路领域,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是个生疏的行业,山西某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就对此忧心忡忡。这说明,煤企进入高速公路领域是被动的、积极性不高,是政府“强人所难”的结果。这就是说,政府之所以要求煤企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看中的就是煤企的钱,而不是他们的经验。由于是国有企业,煤炭企业只能服从安排,没有选择。 对于煤企来说,参与高速公路建设,属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但这种多元化是被动的多元化,并不是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的多元化,而是毫无相关性的多元化之路,这意味着,它的这种多元化投资就是碰运气,收成只能“看天吃饭”。 事实上,虽然从目前已上市的路桥经营企业来看,他们的高速公路收费的毛利率很高,但实际上,对于煤企来说,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往往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每年仅银行利息就高达数亿元,加上维护运行费用绝不是个小数目,而政府让其“承包”的路段,或许并不是日进斗金、利润能有百分百保证的优质路段,一不小心,那些花费巨资的高速公路投资,就会成为煤炭企业的包袱。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形,高速公路不但没成“包袱”反倒成了“摇钱树”。但这同样也会受社会诟病。试想:由于煤企这次的投资是“按成本价”收购,如果未来其投资的高速公路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它同样难以逃脱骂名:由于一些民众对于我国高速公路收费颇有微词,认为其收费过高,而煤企本身则由于被公众认为通过垄断经营,产生了巨额利润,未来高速公路的巨额利润来源,就会被认为是政府的再次利益输送而受质疑。 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一模式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据了解,由于许多省份都存在像山西省这样类似的情况,很多公路项目在2008年开工建设,现在正是资金需求的高峰期,公路投资每年将维持在一万亿元以上。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为防范债务风险,当前,财政部、银监会着手整顿监管地方融资平台,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此前的房地产财政也因为宏观调控而步入艰难时期,所以才会有煤企被迫投资高速公路建设,为地方政府化解财政压力这样的非市场化的行政干预行为。实际上,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政绩面子工程,其所带来的后遗症,往往在接任者接手后体现,负面作用巨大,不可不防。 挣钱了,人们会认为是政府向煤企利益输送;亏钱了,人们会认为政府把“包袱”甩给了煤企。因此,引煤企建高速公路,得找准平衡点,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