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红影响的并非只有股市
|
——再谈提高居民购买能力及改善消费预期
|
|
|
|
日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全部结束。根据最新统计,2011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企业数有所增多,但投资收益率总体偏低的状况并未改观。数据显示,2011年度上市公司预计现金分红金额606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31%,低于国际成熟市场40%至50%的水平。 以贵州茅台为例,2011年度每10股39.97元的高派现堪称“年度分红王”,但以其年报公布当日每股208.11元收盘价计算,年息收益率仅为1.92%,远低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与同期CPI涨幅相比更是望尘莫及。 上市公司少分红、不分红,严重打击了市场人气和投资者信心。与此同时,由于股民投资股市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亏损,也直接影响到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俗地说,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目前,我国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人均GDP已超过4500美元。随着近年来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再单纯依赖工资、养老金等传统收入渠道,投资理财已成为人们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其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然很低。目前,美国公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其可支配收入的40%,其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而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约为2%,居民拥有有价证券的比例也仅为10%左右。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巨大。但从目前情况看,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的瓶颈。 在当前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股票投资已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上市公司分红意愿不强等,造成市场估值严重扭曲、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市场急涨急跌、“牛短熊长”,也使众多中小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每年有二三百万的新股民进入市场,同时也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而决定退出市场或不再交易。同时,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投资者缺乏固定收益渠道;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给一些投资者带来损失。 因此,如何创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对持续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及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同时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战略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完备的市场环境。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则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创造条件让更多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为防止初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以保证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劳动收入向财产性收入转化。 创造条件让更多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需要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理财方式,降低投资门槛。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丰富理财产品的品种和结构,逐步开发更多的适合大众需求的投资产品,让拥有财产的居民不管财产多少,都有机会通过财产运营获取财产性收入。 实际上,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不仅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能让老百姓钱包更丰盈,同时也是提升老百姓购买能力、改善消费预期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退市、分红制度,积极引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同时,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加快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建设,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标的,让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使广大人民群众能通过拥有财产性收入来分享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成果。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