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指望用社保来刺激消费
2012-05-10   作者:肖国元  来源:证券时报
 
  “扩大内需”是近年来最热络的词汇,上至中央政府,下至黎民百姓,人们念念不完,几乎成了口头禅。它不仅饱含着强烈的生活欲求,也成了政策导向的指南,更是经济学家大展拳脚的学术前沿。原因无他: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虽然总量快速增长,但过分依赖投资、出口的粗放发展模式仍然延续着,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同步得以提升;2、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后来频频发酵的欧债危机打击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以致传统的仰赖出口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难以为继。因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校经济发展目标就成了当务之急,摆在了我们面前。由此,由消费、投资、出口组成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走进人们的视线。
  至于如何扩大内需,主流的观点似乎高度一致,认为“内需增长缓慢以致消费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缺位或不足”。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增添了民众眼前的消费顾虑,以致他们捂紧钱袋,不敢消费。因此,要扩大内需,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也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风起云涌,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项目逐渐增多,社保缴费水涨船高。在社保体系建设中,人们的憧憬与期待是可想而知的。这其中,自然包含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不过,这种做法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进一步改变经济增长格局的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基本的逻辑演绎可能更清晰地显示出问题的另一面。
  我国进入市场化改革30年来,虽然经济不断波动,制度时时变革,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人们的行为选择等也是多变不居,但宏观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幅在9%上下的格局一直持续了近30年。在9%的增长格局下,消费、投资、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体上呈现出“三分天下”的特征。这是说,与其他消费占比高的国家,比如美国比较,虽然我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度偏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消费的大幅增长与急剧扩大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消费不仅仅是态度与意愿问题,也不仅仅关涉消费本身,要改变消费意愿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为取向,还有待于其他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在此,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也许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弗里德曼提出过一个“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至少3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持久收入,消费者不会对所有的收入变化做出相同的反应。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永久性的(比如被晋升到一个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更高的收入岗位上),那么人们就可能会消费所增加的大部分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收入的变动具有明显的暂时性(比如一次性奖励等),那么所增加的收入的相当大部分就会被储蓄起来。因此,人们是根据持久收入来安排消费,而不是根据暂时性收入来安排消费。
  持久收入理论说明了长期中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并且这样的消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不仅与国外分析长期消费统计资料所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似乎也与我国经济30年来“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相吻合。这是持久收入理论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其次,弗里德曼认为,持久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财产收入。因此,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工作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性收入。这似乎又暗合着前些年政府提出的提高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主张。因此,照持久收入理论来看,要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持续性地提升人们的长久性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其他办法。
  进一步,在持久收入理论指导下,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短期内对刺激消费并不会有明显的作用。相反,它还会减少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压抑人们即期的消费欲望,降低现时消费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公共福利保障。我国社保体系建设起步晚,基础薄,要想建成一个有效的体系,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与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指望社保体系短期内能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社保体系建设实际上是存钱用于保障未来的需要。即从现时的收入中扣除一部分,用于将来的养老防灾。因此,本质上,社保体系的建设是以牺牲现时消费为前提的。按照现在的做法,类似“五险一金”的社保支出超过了工资收入的15%;若加上其他诸如企业年金、追加保险等,有些人的社保支出甚至占到工资收入的20%。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两面:其一,社会保障虽然有助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助长消费的潜在功能,但是,社会保障有一个“先存钱、后消费”的过程,不仅短期内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相反会压抑眼前的消费;其二,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只有有保障的、高水平的、持久的收入才能真正保障大规模、高层次的消费水平,让消费升级到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引擎。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不能指望社保短期内刺激消费,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增加民众的持久性收入创造条件,让财产性收入成为常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是一句空话,就像悬在天空的圆月,虽令人遐想,但永远处在不可及的愿景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我国将建立有效社保转移接续制度 2012-05-03
· 社保基金增持中国南车H股 2012-04-26
· 戴相龙:社保基金入市比例最高可达40% 2012-04-05
· 社保基金大会延至下月 广东社保入市再起波澜 2012-03-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