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10日起分别下调汽、柴油价格每吨330元、310元,折合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汽油分别下调0.24元和0.26元。这是2012年中国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 此次调价在市场预期之中。让人失望的是,大众翘首盼望的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没有如期推出。 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饱受诟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从2009年5月正式实施,核心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硬生生把定价权让渡给了国外市场,在原油期货等市场立于必败之地。原油期现货交易者建立模型,盯着作为中国定价标杆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当三地价格变化接近4%时,就大规模囤积或者出手原油,如此明确的调价预期,让中国油品市场成为全球交易者的大蛋糕。 如此次调价前,民营加油站已开始优惠促销,而有关分析师表示,在5月10日左右,调价窗口将全面开启,届时将迎来年内油价首次下调,其预计降幅为300元/吨左右。这一猜测与发改委5月9日出台的调价政策若合符契。 国内消费者诟病成品油定价机制,认为跟涨不跟跌。从今年3月20日开始,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上调每吨600元,国内油价进入了“8”时代。自2009年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油价11次上调,5次下调(含此次)。普遍观点认为,存在严重风险溢价的布伦特油价是成品油定价挂靠油种之一,价格相对偏低的纽约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却被排除在定价体系之外,人为抬高国内油价。 吊诡的是,坐收垄断收益的石油巨头同样不满意,因为价格不能及时调整,且油价中包含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税费成本,让石油巨头背了黑锅。 面对汹汹质疑,发改委官员屡次表示要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4月29日,刚卸任的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明确表示,成品油价格改革已做好了完善的方案,目标就是价格彻底市场化,这套方案实施后,最终能使政府彻底从成品油定价的尴尬角色中退出来。业内人士甚至提出改革具体方案,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将调价周期缩短至10天,可能参考WTI油价。核心是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联动更紧密,调价更频繁,震荡幅度更大。 上述改革未及根本,能让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更神秘,却不能更市场化,更有定价权。 成品油定价实现市场化定价,根本前提是充分反映国际市场的供求、库存、资金进出变化,我国油品进口市场由几大石油公司垄断,市场化的前提要打破油源进口权垄断,让更多企业拥有成品油进口权,才能得出行业平均利润,而不是垄断暴利。 要掌握定价权,中国需要推出交易活跃的原油期货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先导,期货市场的话语权之争成为定价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原油期货合约草案已基本成形。4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先生表示,中国计划在年内推出原油期货合约。推出原油期货,争夺定价权,离不开破除油源贸易垄断这一根本命题。目前国内原油市场由于油源垄断,几乎没有贸易型企业。卓创监测数据显示,符合原油贸易类型的企业是从事燃料油期货交易企业的七分之一,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少,国内石油期货市场活跃程度低,原油期货将变成几大石油巨头与大型地炼的自娱自乐。 有了活跃的原油期货市场,有了众多的炼化、贸易企业,有了及时调整的油价,中国成品油定价体制才能既透明又神秘,获得与进口原油大国相称的话语权,实现国家能源安全。 左右不讨好,是因为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四处讨好。放下税收与垄断之利,一切以市场与能源安全为准绳,自然左右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