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9 作者:黄淑慧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
近期两只沪深300ETF募集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两只短期理财基金发行总规模也达400亿元,当基金业正在为如何度过瓶颈期纠结之时,连续数只超百亿基金的成功发行让业内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无须质疑,创新是这些新基金受追捧的共同原因。身处逆境下的基金行业,亟须通过创新突破困境重塑形象,逐步实现向现代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 总结这几只新生的百亿基金的共同特点可以发现,创新都瞄准满足投资者需求。华泰柏瑞、嘉实两只沪深300ETF产品成功联结了沪市、深市及股指期货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沪深300现货。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理财30天两只短期理财产品,填补了目前短期理财产品市场的空白。 这些经验说明,当我们因股票市场平淡而感慨基金业“靠天吃饭”窘境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切切实实存在。并不是只有A股晴天时基金业才能生存,充分体察市场的关切点、贴合广大投资人的需求、用创新的思路设计产品,同样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事实上,在这些创新产品发行之后,相关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名次迅速提升。 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当前可谓基金行业开展创新的好时机。一方面,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此前股强债弱的市场格局将得以改变,国债期货等期货新品种以及期权产品的开发均已提上日程,未来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有了更丰沃的土壤。另一方面,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基金行业的人才储备、基金公司的架构和运转进入成熟期,正是厚积薄发时,创新正逢其时。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需以满足投资者真实需求为前提。历史上,基金业从不乏花样翻新的产品,当时也确实赢得了大量认购,不过事后被证明不过是“伪创新”。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在思索产品创新的方向与路径,希望能开发出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创新产品。对此,基金业内普遍认为,创新的出发点须立足于挖掘、满足投资人的真实需求,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时间也会检验创新的效果和真伪。除产品创新外,销售、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创新也大有可为,比如如何与大量的基金持有人展开互动交流都是可以思考的课题。 从更高的制度层面来看,基金产品收费模式创新、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范围扩大、发起式基金的推出以及基金公司激励制度的创新都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制度层面的革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基金行业的发展活力和业务创新热情。 当然,由于基金行业现阶段的产品结构仍以股票方向产品为主,通过几只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一些创新服务举措的推出就彻底扭转行业所面临的困境,短期来看并不现实。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无论如何都是基金业突围求进的方向。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