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的地铁安检系统漏洞百出,许多市民认为是浪费公共财力。该报暗访记者携带两把管制刀具居然连过三关。有些安检员未注视屏幕,有些更视而不见。另外,记者发现安检机传送带上存在严重卫生问题,一些市民抱怨安检给他们带来卫生隐患。 许多其他城市市民的网上留言也说明类似问题的存在。比如,在深圳的网络论坛上,不少市民抱怨深圳地铁的安检问题,不仅安检员工作纪律不严,且常发生与顾客冲突的事件。因此,花钱享受地铁服务又成了“被管理”的过程。 许多有跨国旅行经验的人会发现,中国内地推行安全措施有些过头,甚至“本末倒置”。衡量出行质量,最重要的是简便。如果地铁票价很高、等待时间很长,其服务就会受到批评。现在中国内地诸多城市的情况是:票价不太高,不过等待时间往往不短。除列车频次外,拖延出行速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安检。许多市民之所以不满甚至与安检员争吵,就在于,一方面安检效果欠佳,大量违禁品可自由出入;另一方面,行为正当的市民,却需花费大量时间排队为安全买单。这与“一人得病、全家吃药”无异。 香港每年举办大量国际赛事和展览会,不过香港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年有奥运项目在香港举办),有记者问香港的行政首长是否需要引入地铁安检系统。当时他的回答就是“我们不认为目前有这需要”。 之所以这样回答,原因有多重。据专家评估,当时香港的安保程度属中等。政府若要用公款购买机器加强地铁安检,就需向拨款机构提供充足理由。中等保安程度是常有的状态。哪怕港府想要进行地铁安检,执行过程也会困难重重。此外,香港是一个商业和法治社会,人们注重各种交易成本和措施正当性的论证。如果添置机器需要动用公款,安检员又不够敬业,安检机器有卫生问题,那么香港的社会舆论肯定会让政府难堪。事实上,安检增加排队时间,也会产生安检员与乘客的摩擦,即使是安保需要升级,香港的政府也不会轻易考虑这样的方案。 那么香港怎么防范安全问题呢?与其他国际都市一样,地铁内巡逻的警察起到关键作用。在香港的商业旺区和地铁内警察的数量相当多,而一些普通住宅小区街上巡逻的警察人数就少很多。香港的经验就是,根据动态的安保需要,动用警力保证市民的出行安全。日本有着全球最复杂和先进的地铁系统,与香港地区情况一致,其交通的安全和秩序也是靠警察徒步巡逻维持。日本布置了许多便衣警察来截查嫌疑人,而许多普通市民可能从来不被警察截查过,因此“良民”的利益得到较大保障。法国也是如此,特别是巴黎,游客人数众多,当地地铁却出入自由,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由警察来完成。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地铁安检系统确实起到不小的作用,也提高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治安的信任度。在回应前述媒体报道时,北京地铁认为地铁安检不是“走过场”。根据北京地铁网数据,地铁安检确实查获不少违禁品。不过,地铁安检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不能仅考虑上述数据。经典的官僚制研究都会发现,一旦一个部门已经成立,这个部门就会利用各种数据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地铁安检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需依赖多种指标,以下仅为其中三项: 一是,安检的开支是否公款支付?如果是公款支付,就需要向人大部门解释开支的必要性。如果安检开支完全由北京地铁公司支付,上市公司的开支也需要向公众解释清楚。地铁安检成本最终会转化为票价的上涨或地铁服务质量下降(保安部门占用过多资源)。 二是,是否有安检之外的替代方案?不进行安检的代价有多高?如果北京地铁系统也像香港一样不进行旅客安检,而改为警察巡逻,是否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据有关报道,过去数年间,事实上警察巡逻的力度已加强。此外,还可以像其他一些国际城市一样,在地铁内加装各种摄像机。要注意的是,摄像机也有可能被滥用。因此也需要进行论证。 三是,雇用大量人力和购置设施是否有部门利益卷入?地铁安检系统从无到有,一下子增加大量雇员及购买昂贵的安检设施,是否涉及各种利益输送?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做出清楚解释。安检设备一旦购买之后不使用,也涉及公款浪费,使用也是一种浪费,这种两难境地的产生都源于决策时的粗心和单向思维。我国的许多行政管理者不喜欢在决策前考虑公共政策的负面因素及腐败问题,事实上,如果早考虑这些因素,公款浪费就会减轻许多。 地铁安检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试金石。民众安全是政府施政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即便如此,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也不可不计成本地投入。一项出发点是好的公共政策,也可能产生各种后遗症。香港的经验表明,即使是一个人流高度集中的城市,安保问题也不一定要诉诸地铁安检。与香港相比,应对安保问题,北京地铁可以有更多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