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7 作者:谈儒勇 车遵钊 来源:国际金融报
|
|
|
中小型科技企业无疑是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经济组成部分,在当下的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还肩负着另外一个重要使命,即分担我国目前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事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未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要获得一个充满效率和活力的科技企业环境,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即创造一个适合中小型科技企业生长的市场环境。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缺陷——后继乏力。改革开放至今,真正发展壮大并进入我们视野的民营科技企业不过华为、中兴寥寥数家,问题在于我们缺乏一种培育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市场机制,难以从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培养出“佼佼者”。 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具体概括为两点:融资难以及企业管理水平低。目前,可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天然地不适用于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即使纵观世界范围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历史,也很难寻觅到完全靠传统商业银行贷款而获得成功的先例,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美国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即培育出一个专门适用于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 从美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华尔街的资本始终伴随。从初期的创意,到一定阶段的发展以及最终的上市,资本市场如影相随。在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风投和私募居功至伟,可以说,是它们创造了美国科技的神话。而我们欠缺的正是把创意变成科技成果的桥梁——风投和私募资本。纵观全球,美国之所以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科技浪潮中一枝独秀,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更在于它那一套成熟的可以将创意想法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市场机制。资金往往成为人们创业的瓶颈,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就曾指出,英美相比,并不是落后于高新技术层面,而是落后于风险投资上。 从美国经验看,风险投资的主体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天使”的个人投资者,而不是机构。国内目前稀缺专业的风险投资家,这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 国内的私募和风投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风险投资规模不足,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以及社会对于VC、PE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外资等力量来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风险投资难以形成大规模;撤出手段单一,退出渠道不畅,降低了风险投资的成功几率;风险投资人才匮乏,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都很欠缺,懂技术的往往不懂管理和金融,而懂得管理和金融的又往往不懂技术,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乏力,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相竞争。 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正确界定政府角色,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可以借鉴美国税收减免政策,减轻我国PE的税收负担;逐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尤其是有关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的立法;加紧制订PE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应做到一个政策的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也相伴而生;培育一批优秀的风险投资家;拓宽风险资本来源,除了减少PE行业的税收负担外,应引入活水,逐步降低PE行业进入门槛,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PE行业,使PE行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外,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允许社保基金进入PE行业,使这些基金在保值增值的同时给PE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 进一步加强PE行业的监管,注重建立企业的诚信体系,也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破产清理法规,给风险投资提供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