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4 作者:安邦咨询 来源:证券时报
|
|
|
最新年报显示,金融业上市公司录得净利润9567亿元,同比增长22.72%,而剔除49家金融服务行业公司后的2354家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同比仅增长5.96%。22.72%与5.96%的增速差异,显示出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倒置的关系。 从盈利的绝对值来看,我们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沪深两市净利润最高的10家公司中,银行占了7家,工行、建行、中石油名列前三。特别是工行,2011年净利润突破2000亿元,在最赚钱公司的排名上,已远远甩开中石油,连续三年蝉联第一。这也印证了那番戏言:银行利润太高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 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暴涨其实并不难理解。一则利率非市场化,存贷款利差保护使得银行业仅凭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就可轻松地日进斗金;二来宏观经济调控,银根紧缩,增强了银行业的议价能力,在成本(即存款利率)不变的条件下,收益(即贷款利率)大幅提高,想不赚钱都难;信贷规模的扩张则是银行业利润暴涨的第三重原因,2011年虽一直处于宏观调控之中,直到四季度后才开始“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但从总量上看,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新增人民币信贷7.47万亿元,也足以让中国的银行家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我们看来,2011年的辉煌业绩并不能成为未来银行业高增长的保证,相反中国银行业的业绩似乎有见顶的迹象,如此高的增长并不可持续,市场还须及早未雨绸缪。持类似观点的不止我们,认为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已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未来盈利能力的下滑和资产质量的恶化难以避免的人并不少。 在我们看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对银行业绩继续增长构成威胁: 首当其冲的是信贷需求的萎缩。信贷需求不足对依赖信贷扩张的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重警讯。一季度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信贷2.46万亿元,较此前规划的2.5万亿略低,但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的疲软,这表明受房地产调控持续、外需不振及经济减速共同影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3月贷款规模的冲高主要因季末效应及短期贷款的激增,并不可持续。最新的数据印证了信贷需求下降的趋势,据报道4月份前25天,四大行新增信贷仅1017亿,市场预计4月新增信贷总计7000亿,环比回落30%。 更重要的是风险的高度集中。中国众多金融产品的风险都集中于银行,地方债、铁道债、民间信贷所牵涉到的贷款以及因经济减速带来的企业破产,都将对银行的抗压能力形成挑战。再加上对冲工具的缺乏,银行敞口暴露,这些都是中国银行业所特有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要有“保增长”的紧迫感。因此,我们认为要考虑中国银行业的业绩今年可能出现见顶下滑的风险。 潜在的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也将使得未来银行业绩难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但这种影响更多在未来,而非现在,因为从决策层的角度观察,利率市场化的时机还未完全成熟,需要反复谨慎论证。 由上观之,2011年银行暴利特别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倒置饱受诟病,但展望未来,已是时候为银行业绩的见顶未雨绸缪了。站在决策层的角度,这也是触发“保增长”政策的信号之一。一方面要看到金融业在当今时候,具有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和价值,是重要的“保增长”的抓手,会得到政策青睐和惠顾;另一方面,银行业自己也要有紧迫感,要部署增收,调整计划和安排,向市场释放正确的信息,不能盲目乐观。但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确具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有非常好的前景。尤其是考虑到走出去的需要,未来前景还非常可观。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