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2 作者:苏京京 来源:东方早报
|
|
|
“五一”期间,笔者不能免俗地出游了一把,虽然辛苦,倒听来了几个有趣的声音。 第一个声音来自河北省境内某小有名气寺庙的负责人:业绩压力面前,不涨不行;而一轮涨价下来,往往是“大景点”吃肉,“小景点”喝汤。 “名声在外的大景区压根儿就不愁客流,门票100元涨到200元照样人山人海。有人嫌贵不来,自然有不嫌贵的。我们小景点不一样,10块钱还有人愿意来看一看,20块就未必了,所以我们其实也不想涨价。”我问,既然深谙营销之道,为什么还打肿脸也要涨价。“不涨不行,要完成‘上面’每年加码的任务。虽然价格适当调整后损失了一部分客流,但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总数还是增长的。” 第二个声音来自当地旅游部门一位年轻官员。说到景点门票问题,他也是不无委屈:“价格不是我们旅游一家说了算,我们得综合考虑投资方、政府兄弟部门的意思,最后地方领导拍板。”他透露,曾经有位地方领导明确指示:“我们这些二三线旅游项目,价格定得太低,就更显不出档次,就更没人来……价格既要与兄弟县市看齐,也要适当超前。” 我问他,涨价是否考虑过公众感受。他喝口茶,不紧不慢地答道:“涨价老百姓是会不高兴,但你要是降价试试,马上什么人都来,肯定得出乱子。我们也是为游客安全和舒适着想!” 笔者所到的并非张家界这样蜚声中外的大景点,他们涨价或许有更充分且精妙的逻辑支撑。但窥一斑可见全豹,我相信,资本和地方政府简单粗放的赢利冲动,以及鲁莽的长官意志,对于景区涨价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