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2-04-20   作者: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地方产业与企业转型发展研究所)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塑化剂”……形形色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说明,履行社会责任还未能内化为企业的常态价值观。
  ◆目前谈及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几无差别,涉及企业的很多问题都被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成本。
  ◆当前,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已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行业性、产业链式、产业集群型的责任缺失情况不断涌现,更大范围、更强力度地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关键是有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得到普遍实践。发展至今,国内外学者已围绕其基本内涵、理论基础、责任边界、动力机制等维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体系。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全世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再次重新认识,认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还应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追求。很多跨国公司已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少欧美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等强制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2010年11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全球永续性报告协会(GRI)等权威机构共同制定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正式出台。这是继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指南(G3)后又一重磅推出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因其相对完善的内容、规范的标准和可操作性获得了各类组织的响应与采纳。
  全球社会责任运动也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积极开展。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已意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宝贵价值,开始以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向公众传递企业责任实践的决心与行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总体而言,社会责任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情况尚不能尽如人意,“地沟油”、“瘦肉精”……形形色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说明,社会责任还未能内化为企业的常态价值观。

  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边界

  内涵与边界的研究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基础。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了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是企业除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以外应承担的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所有责任。一直以来,学界都从这些维度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边界,公众也习惯从这些维度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然而,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边界也被进一步泛化扩展,目前谈及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几无差别,凡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责任问题基本都被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域。这不仅泛化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模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提升了公众对企业的过高期望值,更使得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无所适从、压力倍增,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边界进行深入研究,引导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和行为实践。

  关注群体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治理机制

  在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与边界的基础上,社会各界需要密切关注日趋严峻的群体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
  当前,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已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行业性、产业链式、产业集群型的责任缺失情况不断涌现,更大范围、更强力度地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以更大的破坏力动摇着社会的诚信机制。例如食品行业的添加剂问题、煤矿行业的生产安全问题、建筑行业的工资拖欠问题、金融行业的乱收费问题等屡见不鲜。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诉求,这些责任缺失行为成了行业默认的“潜规则”,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大行其道。这种群体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往往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不断积累危险因素,最终爆发性地对整个行业、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直接威胁产业安全。相对于单个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群体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危害性更强,更难治理。因此,从产业层面关注群体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透视群体性责任缺失的表现、特征、原因及社会影响,探索其治理机制,是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外,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新兴产业同样存在着社会责任边界与底线问题,忽视新兴产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很可能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越早关注新兴产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越有利于从源头上确保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量化与规范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行为与绩效等信息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我国当前尚未制定出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因而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标准不一、自成体系,不但加大了公众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难度,也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量化与规范研究将有益于弥补这一不足。
  当前,中国证监会建议上市公司将“每股社会贡献值”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企业社会责任量化披露的先河。学界应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的量化研究,突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定性局限与困境,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引入第三方审验机制。由独立第三方出具审验报告,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评价,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公众的监督力。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开展与深化

  企业社会责任归根结底需要人来承担,而人的行为与所受的教育相关,尤其与价值观教育直接相关。因此,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各类培训机构管理者培训的重要议题。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相对薄弱、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缺位。在目前的商科人才培养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弱化,重知识轻道德、重能力轻素养的教育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众多企业的商业伦理失范问题。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是守法的前提下创造利润和价值,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有效、最持续的方式就是让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模式相结合,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力和有效的路径。比如,众所周知的皇明太阳能就与政府一道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价值理念,让更多老百姓认识到未来中国的能源短缺,认识到利用太阳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现在的皇明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事实上,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关键是有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这就需要企业家具备超前的胆识和智慧,主动将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进行整合,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社会责任承担之道。从国外的发展实践来看,越是重视社会责任,越是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作为企业前进的动力,企业发展越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浦发银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2-03-23
· 国资委要求央企今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12-03-14
· 企业多捐赠就算尽了社会责任吗? 2011-11-18
· 2000余上市公司超7成社会责任报告不及格 2011-11-17
· 漠视社会责任因缺乏核心价值观 2011-11-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