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6 作者:罗克关 来源:证券时报
|
|
|
在经历两个月的低迷之后,3月的新增信贷总算让市场长舒了一口气。上周五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信贷达到1.01万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增加约3000亿元的规模。这个数据,略高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的9000亿元规模,亦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有所意外。 能否就此说银行贷款将持续宽松?笔者以为,3月的信贷数据有一些积极因素出现,但是暂时还看不到信贷市场根本好转的迹象。 从新增规模来看,让市场感到意外的约1000亿元的额外信贷增量,实际上主要发生在住户短期贷款项上。数据显示,住户短期贷款1月份增加367亿元,2月份增加328亿元,但一季度总共增加2581亿元。这意味着,3月住户短期贷款增长1886亿元,规模急剧膨胀。 住户短期贷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实际上,这一项下的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零售条线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这一项下贷款规模在3月开始大量增加,显示了商业银行普遍开始调整零售贷款的策略以应对今年个人房贷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而比照住户的中长期贷款,今年以来的数据是1月增加1160亿元,2月增加325亿元,3月亦仅维持在929亿元规模之上。 传统的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上,3月的各项指标均维持此前两月水平。其中短期贷款增长386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1772亿元。由于银行体系内资金持续宽裕,票据融资规模延续了2月可观的增长规模,达1389亿元。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贷款项目的增长仍然不温不火的情况下,住户短期贷款——也即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大规模增长造成了3月新增信贷略超市场预期的局面。如果把这部分增量从3月1.01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中剔除,正好与此前市场预计的9000亿元规模非常吻合。 这个格局有利有弊。经营性贷款的大幅增长对实体经济而言是好事,因为资金基本均流向了这些单个借款人的企业之中,因而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这些贷款视为传统的公司贷款。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银行给个人发放经营性贷款比直接给企业放贷在防范控制上更为有利,因为这能绕开企业贷款的有限责任,银行可以追索贷款人的无限偿付责任。比照去年四季度以来频繁发生的企业家“跑路”现象,银行在今年的信贷策略上显然吸取了教训。而当下信贷格局的“弊端”,则是房地产、基础建设等投资导向型的项目仍然不见动静,高层所言“预调微调”能否在这些方面显现效果,目前还难以判断。 最后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在于,3月的银行间资金拆借成本进一步呈现下滑趋势。央行数据显示,3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5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66%。这两个数据,都比今年1月接近5%的平均利率下降一半左右。这说明,银行间手中持有的富余资金规模在不断膨胀。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未来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资金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目前市场中已经有两方面的信号可以印证这一趋势——个人房贷市场的利率水平从年初的普遍基准,下行至目前的普遍8.5折;而票据直贴的平均利率也从年初月息8%。,下滑至目前的4.3%左右。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