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外汇投资,先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 自2005年7月人民币实施第一次汇改以来,在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的情况下,一般人遂错误地将持有外币与换汇损失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认知误区,阻碍了大众探索投资外汇市场的脚步,更让个人失去了更完整的资产配置机会。 汇改迄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约24%
。然而,国际外汇市场并非只有美元一种货币,由一篮子六种货币组成的美元指数,从2001年9月的120跌至今日的79,贬值幅度约33%。人民币升值幅度显然小于美元指数的贬值幅度。 然而,若以个别货币的涨幅而论,则以商品货币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涨幅最大。澳元自2002年以来较美元升值了约100%,巴西雷亚尔累积涨幅接近90%。换句话说,人民币兑这些国家的货币其实是贬值的。2002年时人民币兑澳元汇价只在3.5左右,目前则高达6.5,若再加上利差,过去十年澳洲平均利率为5.13%,中国平均利率仅为2.5%,投资澳元可以说是一石二鸟,在汇差及息差上双边获利。 就投资组合理论来说,资产越分散,相关系数则越低,整体风险也将下降,但却又不减少获利性。因此,值得认知的是,进入外汇市场不单是只在简单的投资外币,更可以在了解国际资金流向的前提下,利用好外币资产参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投资机会。外汇市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2004年的时候,每天成交金额为1.9万亿美元,而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的日成交量已猛增至4.7万亿美元。全球拥有最高外汇储备的是中国的3.2万亿美元,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约为12万亿,在此情形下,即使倾全球央行之力干预汇价走势,也是势单力薄,力不从心的(当然,这里不考虑政策干预例如限制资金的流动)。因此,外汇市场可说是最公平的市场,短期虽受部分外在因素影响,但从长期看确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 汇价亦是一国之力的展现,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经济体的大小。美国目前GDP约为15万亿美元,相当于欧元区17个国家的总和,中国2011年的GDP预估不足7万亿,日本约5万亿,英国是3万亿。可见美元、欧元主导全球外汇市场的现象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其次是流动性。目前伦敦一地的外汇交易量占比高达37%,大幅领先纽约的18%,日本的6%,新加坡、瑞士、中国香港的5%及澳大利亚的4%。另外,换手率较高的货币,除了美元(84.9%)以外,还有欧元(39.1%)和日元(19.0%),近年来快速成长的澳元目前换手率可达7.6%,较上一次2001年的统计4.3%来说,流动性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澳元在外汇市场上的活跃度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近一个月来,商品货币——澳元走势偏弱,兑美元由1.06快速下滑至1.03下方。造成澳元疲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在上月初的两会期间宣布将经济目标由以往的“保八”下修至7.5%,这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成长的担忧;其次是,澳洲央行继在去年尾连续两次降息之后,又在4月3日举行的最新一轮利率决策会议上对经济的评估持悲观的态度,令国际市场对于澳洲联储降息预期再度升温,这对澳元形成了一定的打压作用。 然而,就中长期来看,笔者以为,澳元的投资价值仍值得深挖。以固定收益角度而言,澳洲十年期公债利率目前高达4.05%,较美国(2.27%)、英国(2.20%)和日本(0.99%)来说,在资产配置上占有了得天独厚的地位。比起目前诸多财务岌岌可危的欧洲国家来说,澳洲依然维持着AAA评级的国家,其去年债务占GDP比重仅为5.9%,比起美国(98%)和日本(228%)政府的高负债来说,其违约风险也较前两者低了很多。另外,预计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在近几年内仍将保持旺盛,这也将一定程度上推升澳元的涨幅。因此,预料未来会有更多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的资金流向澳洲市场,澳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商品货币中的翘楚。 除澳元之外,未来其他商品货币(新西兰元、加元)以及新兴国家货币也将一一在外汇舞台上充分展现其升值魅力。继2011年东盟与中国的“东盟加一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后,
2013年将扩大至东盟加三(中国、日本、韩国)、2016年将扩大至东盟加六(中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印度)。亚洲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关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将带动其货币的进一步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