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几天前在福州主持召开的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要根据形势变化尽快出台预调微调措施,同时做好政策准备,留有相应的政策空间。
日前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首季例会也提出,下一阶段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就将其解读为管理层释放出了政策宽松信号。在笔者看来,管理层目前依然坚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并未有任何政策宽松的倾向。 去年至今,我国经济出现了下行趋势。从国际看,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日本和美国经济相继陷入困境,外部需求减弱成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从国内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去年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今年以来经济放缓局面仍在持续,不过这主要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因为调结构、转方式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紧迫任务。 而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也必定会以减缓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代价,但对提升经济质量大有裨益。正因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动提出将今年的经济增速调低至7.5%。但从现实情况看,经济增速放缓预期已受到地方偏高的GDP增速目标的抵冲。换言之,从各地制定的今年GDP目标看,“高速增长”仍然是主基调。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数据,除北京、上海为8%外,其他地区均超过8%,中西部地区则更是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那经济增长靠什么?最传统最直接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通过政策刺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以及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目前西部有些地区就已将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列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头等重要任务来抓。若果真如此,我国经济就又会重返以往低水平、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路。但形势发展让我们已清醒地看到,过去的老路是根本走不通的,必须通过主动调控让我国经济朝着“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扎实前进。只要走得扎实,经济适度放缓也是值得的,更是正常的。 因此,下一步政策预调微调,仍然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应当做到“稳进有度”。在财政政策上,应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货币政策要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调节。鉴于3月CPI同比增长3.6%,稳物价仍是当前重要的工作,建议央行货币调控应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其次,政策预调微调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东部省区实际上已步入中等发达水平,今后的重点在于经济转型;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大多还处于成长中,经济总量偏小,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平衡。为此,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从各地而言,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整体经济战略部署办事,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走出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片面追求“政绩”、“形象”的怪圈,严格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再次,政策预调微调要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外贸“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当前,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调控政策应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在扩内需中,投资依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除了要把握好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效益之外,更要把着力点放在推动消费上,通过扩大最终消费,带动中间需求,使得消费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稳定外需,理应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多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努力完成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的目标,保持外贸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