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回流效应”凸显金融改革必要
2012-04-09   作者:魏星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经过半年的酝酿,因一场空前的民间债务危机催生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落地。4月6日媒体报道,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引发“回流效应”,温州商人回乡投资金融机构的动向明显。
  温州民营经济的盛衰,已然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观察温州过往就会发现,民营经济的繁荣一方面源自温州私营企业主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根植于温州友善、宽松的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作为对近期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民间金融体系无序发展的直接回应,国务院常务会议于3月28日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旨在构建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对地方金融体系,特别是民间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作了系统、全面的安排。
  一个好的投融资环境是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它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有赖于政府作出适当的干预,特别是作出合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好的投融资环境关键在于公平。当市场更加公平时,企业可以得到“双重红利”:一方面,公平程度提高可以使机会增加,使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市场活动而直接受益;另一方面,公平程度提高也可以改善制度,化解冲突,使市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这个角度看,好的投融资环境,实质上是机会平等的投融资环境,包括平等的融资机会、投资机会、市场准入机会等。
  温州实施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践,改革方案本身带有明显的机会平等特征。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的现象,有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但客观上已经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机会不足,单纯靠企业家的拼劲和企业员工的干劲,难以发展壮大企业。在这样的局面下,市场或者是企业自己已无法走出困境,必须依靠“政府之手”,构建拥有更多机会的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的新意在于,打开了制度化、规范的民营经济投融资活动“前门”,关闭了制度外、地下的“后门”。作为传统的正式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这些措施有利于消除中小民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相对剥夺感,同时也消除民间资金提供者的不安全感。
  如果用简单的“二分法”观察中国经济,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是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些人将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提出了所谓的“国进民退”。事实上,对中国经济而言,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更像是“巨人”的两条腿,协调一致正是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齐头并进是最佳路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为全部企业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取向,一视同仁的发展机会才是激发企业家活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温州金融特区”意义何在? 2012-04-06
· 科技部:温州动车事故与速度无直接关系 2012-04-02
· 寄望温州在规范民间金融上有重大突破 2012-03-30
·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 2012-03-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