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果”让财产公开走到新拐点
2012-04-06   作者:普沙岭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官员财产公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从“第一个吃螃蟹”的新疆阿勒泰,到之后陆续试点的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宁夏青铜峡等地,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在内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公示制度,虽然操作差异很大,但结果却非常相似——没有结果。(《南方都市报》4月4日)
  “没有结果”是媒体的判断,做试点的地方政府官员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是“效果很好”,已经不需要添加新的内容了。青铜峡市官员就表示,“公示后所有拟任干部信息,没有接到一起举报或者异议”—— 而在专家看来,没有举报没有异议,恰恰说明公示的方法有问题,老百姓无法得监督之门而入,试点也徒具观赏价值。
  “零投诉零异议”使得当下官员财产公示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是效果很好,试点很成功,已经不需要再探索改进了;还是效果很糟,试点很不成功,必须考虑另辟蹊径?
  笔者更倾向于后者。认真研究这几个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后发现,它与老百姓心目中的“公开”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老百姓无法监督,关键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无法核实申报内容的真实性,“资产至少20万的人随便填写上5万”,而旁边的人看一眼之后随手就可以写“6万”,谁都无可奈何;二是所谓的公开也多局限于单位内部公示,银川市的公开范围就是“熟悉该干部的同事、朋友圈子里”,美其名曰“对情况比较了解且保护隐私”……信息真实性不能保证,公开又是很小的圈子化,老百姓再怎么“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再怎么“监督热情高涨”,你又拿什么投诉,凭什么持有异议呢?
  “零投诉零异议”的“成功试点”,或许最大的功效就是让公众丢掉对“试点”的幻想:在官员普遍反对的前提下,仅靠几个地区几个官员的“积极性”,要给监督官员撕开一个口子、趟开一条大路,是不可能的。把太多的希望寄托着试点上、自觉推进上,只能是失望更多,公众的耐性损耗更多——轰轰烈烈的几大试点都归于“没有结果”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民意基础有了,中央表态有了,年复一年的讨论与制度设计有了,改革的基础应该说已经非常充分了,楼梯响了几响,总是见不到下楼之人。既然是必然触及官员利益的核心问题,既然很多“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不是一处一地所能突破的,那么就应该开始着眼于“顶层设计、上层推动”了——申报体系中缺乏信息核实的调查,体制内的力量在哪里生发,社会信用缺失难道不应该从官员身上开始修复吗?公开的步子始终迈不大,公开的项目、内容、范围是不是要有制度层面的硬性规定来“助推”?近日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体制改革”的决心,而公务人员的财产公开显然就是最大的一块试金石。
  全国范围内耗时近三年的公示试点犹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一个被视为触动地方官员利益的改革,风平浪静地“效果很好”,怎么不让人生疑?官员往自己身上套枷锁,“七成受访官员表示反对”,障碍的确会有,却绝不该成为一劳永逸的“挡箭牌”与“拖字诀”,改革没有点勇气、没有点决心、总想着钝刀子剁肉怎么行?当林林总总的所谓试点都呈现出“无疾而终”苗头的时候,大家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所有的民众都在看、都在期待,下一步,怎么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用财产公开和任职限制双重约束“裸官” 2012-02-22
· 财产公开应是大势所趋 2011-02-28
· 官员财产公开须防劣币效应 2008-05-14
· 公务员财产公开申报越早越好 2007-09-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