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变坏到底是谁的错
2012-03-29   作者:白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遭遇“3·15”信任危机后,3月22日麦当劳北京三里屯店悄然重新开业,并且在其店外用易拉宝张贴道歉信,“对于我们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请您接受我们诚挚的道歉。”在中央电视台“3·15”晚会节目中,麦当劳三里屯店被揭露鸡翅超过保温期后不被取出、甜品派以旧充新以及食材掉地上不加处理继续备用等。节目播出后,麦当劳通过微博致歉,表示将对这个个别事件进行调查,以行动向消费者道歉。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除了麦当劳,还有家喻户晓的超市巨无霸家乐福。洋品牌又一次集体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
  洋品牌一度在国人心目中是高质量、高价位,更是高品牌。现在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变坏,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商品问题增多,关不上门的西门子冰箱,虚抬价格到减少气垫的耐克篮球鞋,后尾灯缺陷的丰田汽车……不一而足。洋品牌在国人心目中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褪去了色泽。
  中国社科院2011年11月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称,被选中评价的300家企业,26家得分为0甚至负分企业中外资企业占了大头,共有19家。其中,阿迪达斯、戴姆勒·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等均“榜上有名”。
  洋品牌到底怎么了,为何在中国市场变坏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洋品牌的问题还是出在外商自己身上,并非是受国内市场的影响。
  或许会有外商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质量环境使然,更是诚信和道德缺失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笔者以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倒是有洋品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之嫌。
  让我们看一个事例。2011年1月,家乐福被曝光涉嫌价格欺诈,其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对此,国家发改委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最高处以50万元的罚款。中国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一些洋品牌的小算盘很难逃过规则的惩罚。相反,中国许多品牌却步步为营,通过重视质量,提升品质,一跃成为国际品牌。
  洋品牌变坏还是自身不检点,是自己坏了名声,而非别人的错误。
  首先,洋品牌的双重标准害了自己,对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是一个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却是另一个标准。尽管解释为参考本土标准和消费国的实际,其实就是降低了产品的标准。
  其次,某些洋品牌心目中对中国消费者存有的不平等念头。由于洋品牌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标准不统一,意味着消费者享受不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待遇,结果更肆无忌惮。
  再之,洋品牌享受某些特殊“优待”,让其找不到北,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既然不诚信的违法成本很低,为追求高利润而偷工减料就在所难免,于是洋品牌一再“失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查封家乐福难治洋品牌“败血症” 2012-03-19
· 纽瑞滋等多奶粉疑是假洋品牌 2012-01-02
· 达芬奇天价家具造假 伪造路线变身洋品牌 2011-07-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