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打破南北之间的贸易金融循环。而今天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也正在为开辟新的循环寻找答案。
根本而言,金砖国家大都经历了资源驱动型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巴西号称“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作“世界加油站”。各国发展模式的共性是大都受制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和金融分工,以致于成为发达国家在全球资源配置结构中的廉价生产基地和资源供应地,难以获得在资源、市场、利润方面的公平利益分配。
因此,随着金砖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地位的提高,打破全球经济格局,寻求相互间多层次合作的愿望和势头也越来越强烈。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合作进程渐进而漫长。2010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5%,但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数量仍偏低。比如,尽管2009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国,但1997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累计投资不足50亿美元,占俄罗斯累计吸引FDI总额不足1%,且投资领域仅限于能源矿产资源等领域,在证券投资和股份投资方面仍是空白;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对巴西的投资额仅占其利用外资总额的0.1%;2009年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国,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额占其利用外资总额不足1%。
种种事实说明,金砖国家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从多样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角度看,金砖国家内部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经贸循环。由于各国间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可以加大相互间在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重点支持,加强外储资产的相互投资,从而改变储备资产流向发达经济体债券的局面。
更令人期待的是,金砖国家之间还有望形成新的金融循环。据印度媒体报道,金砖国家有意建立联合开发银行,以促进南南投资。而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间也努力推进双边甚至多边贸易互换协议,力图加速推动本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未来,金砖国家可以允许对方的机构在境内开设本币账户。进一步,可以考虑加大金砖国家间的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可以相互允许各自企业到对方国家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共同建立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
此外,为逐步摆脱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各国需要提高本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份额。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0年全球汇市日均成交额已达4万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0%。然而,金砖国家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其中,中国和巴西所占比重几乎为零,俄罗斯和印度所占比重仅为1%。金砖国家货币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从短期看,积极推动各国货币的市场交易,应该是扩大金融开放、逐步摆脱美元依赖,进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