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两月统计数据显示,消费增长延续了之前的放缓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和实际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放缓1.1和0.5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衰退延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减弱的形势下,消费能否担当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任备受关注。 从消费增长的两大关键动力——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看,我国今年的消费形势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从消费能力看,今年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上升有诸多利好。2011年,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农业收成好、价格稳定也促进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部分企业涨工资、调高所得税起征点等因素,则促进了城镇人均收入较快增长。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加快推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去年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的因素仍将延续,从而为消费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消费意愿看,今年“稳增长、控物价”的目标有助于提升消费信心。自2011年6月以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居全球最高。随着通货膨胀得到抑制、房价逐渐向合理价位回落,消费环境正不断改善,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有望走强。 此外,新的扩大消费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加注重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去年10月,商务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安全、利产惠民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政策目标不是针对单个领域,而是旨在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各领域相互配套的扩大消费的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单向的政策往往有利有弊。 我国扩大消费的政策之前多是支持消费者在购买某一类商品时给予相关补贴,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政策支持的产品。有专家建议,下一步可考虑在免税、退税、贴息等方面进行探索,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结构。此外,还要提高政策协调性,注重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的协调性,注重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政策的协调性。 从长期看,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不断拓展消费新领域,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也蕴藏着巨大潜力。只要统筹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保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潜在消费能力就能进一步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