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对于“委托投资运营”,有人理解为“养老金入股市”,因而引发担忧:“我的养老钱安全吗?” 其实,正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1日回应所言,养老金的委托投资运营,并不等于委托入股市。一方面,相关政策已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中,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另一方面,该理事会也表示,他们会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方针。投资的主要方向——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金融债等,都是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如果能谨守“分散投资”与“谨慎操作”的原则,应能确保老百姓养老钱的保值增值。 委托投资运营,是为了更好增进民众养老福利。一段时间以来,地方管理的养老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收益率过低。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养老金实际上处于不断缩水当中。正因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只有拓展投资渠道、开展市场化运作,才能让未来的社会化养老继续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红利。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一些疑虑也可以理解。毕竟,这笔基金事关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涉及广大民众的切身福祉。毕竟,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各类投机炒作、内幕交易等未完全杜绝,尚无法充分发挥经济质量晴雨表的功能。在养老金这样的敏感议题上,尊重民众的担忧,就是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正视民众的情绪,就要始终践行承诺、审慎操作。 更要看到,民众的担忧情绪并不止于“养老金投资如何更安全”。当前,我国有养老制度保障的总人数已达6亿多,尽管从“制度全覆盖”到“对象全覆盖”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是“全民养老”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从“养儿防老”到“全民养老”,老龄化社会中的民众关切,应该不断激发社会管理者的主动思考:养老体系的保障对象能否更多一些?保障水平能否再高一点?个人账户的高额缺口又能否早日做实? 铸就全民养老的安全防线,还须把民众的担忧化作改革的动力,把民众的情绪凝聚为改革的魄力。推动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规范的金融市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制度,更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之下,涵盖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而为民众的安全感构筑起坚实的闸门,不仅要算好投资的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与民心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