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民刘巍向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递交申请,要求其公开IC卡成本明细及巨额押金利息去向。按每张卡20元押金计算,北京4000万张一卡通的押金超过8亿元;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0%计算,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达2800万元。(《中国青年报》3月21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北京4000万张一卡通的年押金超过8亿元,而年利息或达2800万元。正如市民所问:同样是收取押金,为什么北京收20元,广州收30元,济南收10元?从最初的100万张到现在的4000万张,为什么20元押金标准未变?几亿元押金放在银行,一年利息有多少,又都用到哪儿去了?这些朴素追问显然个个“直中要害”,不然就不会迄今成谜。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就公开“一卡通”押金使用情况曾六提提案,可惜六度无果。 去年12月27日,羊城通公司有关10年发行2500万张羊城通卡的喜讯刚出,有市民也立马在微博上质疑:押金去了哪里?有网友计算:30元一张的押金乘以2500万张,即便按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0.5%结算,一年也有375万元利息;若按1年定期利率3.5%算,年利息2625万元!当地政协委员带着公众质疑向市交委咨询,得到的答复仅是“押金没网友说的那么多”。 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公交卡押金利息的去向确实让人费思量。公交卡押金是典型的公司融资,与营业收入是两码事。押金又不是定金,权属关系非常明确,公交部门只有代管押金的义务,没有使用押金利息的权利。既然是押金,依“孳息归抵押人”的原则,利息就该归持卡人所有,公交部门不仅没有“沉默”的理由、更没有擅自支配的权利。 现在的问题不是道理不清,而是没人跟你讲道理。公交公司三缄其口,尚且可以理解为市场逐利冲动使然,那诸多监管部门不闻不问,甚至在代表委员的质询声中仍不作为,此般诡异不免令人浮想联翩。一者,巨额沉淀资金如果去向不明,会不会为权力寻租提供丰腴的土壤,会不会搅动本就不甚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二者,身为公益性公共事业部门,在利益攸关的问题上不能拿出一个明白账单,如何证明其服务价格的公平与正义性?三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施行数年,押金利息谜团悬而未解,这对法律制度算不算堂而皇之的消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