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又到了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为孩子就业的事操碎了心,简历已经投了上百家,却还一直没着落。我很奇怪,因为朋友的孩子就读于一所知名财经大学,所学专业也不是冷门,怎么工作还这么难找呢?详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并不是真找不到工作,而是觉得有些单位不理想,要么工资不高,要么在小县城,让孩子觉得以后没发展前途。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很多人一方面觉得工作很不好找,为此折腾得焦头烂额,一方面却又对某些单位不屑一顾,根本看不上眼。有人说,一些大学生能力一般却要求很高,太看重工资待遇,不愿意吃苦锻炼。 好高骛远当然不对,眼高手低也应该批评。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想法,确有一定的合理性。 例如,有人说大学生要求高工资。但是,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特别是在大城市,如果赚不到足够的工资,靠什么生活?解决住房、结婚生子都会面临实际困难。不仅如此,现在大学教育收费普遍较高,一些家庭倾囊供应、借钱拉账,好不容易才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自然希望收入能高一些。 以上种种择业的考虑,虽然可以理解,但对目前劳动力供求的现状及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应有清醒认识。如果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要先冷静务实地找到一个就业平台,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再图发展。哪怕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起码积累了社会经验,可以为今后找工作提供比几张证书更有分量的筹码。 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企业也应有所作为。据笔者了解,一些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起薪较低、升幅不大的情况,赤裸裸地把员工当工具使用,甚至连基本的“五险一金”也不齐全。大学生不是不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但企业一定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这才能稳定人心,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当前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比较大,这让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优先考虑当公务员、进大型国有企业,而忽略了其他更需要人才的单位和地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引导大学生投身到急需人才的行业、地方去,让他们从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