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世界经济将处于新一轮大周期启动前的孕育期,这也是我国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需求最迫切时期。资本账户已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如何稳步开放的问题。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宜坚持必要的审慎原则。当前可适当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力度。
目前,讨论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往往涉及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一是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金融服务如跨国保险的保险费收支、银行国际结算收益等,是服务业中的一种,属于经常项目收支,目前已完全开放。
二是境外金融机构入股我国金融机构或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其资本投入与撤出属于直接投资项目。如我国对外资在保险、基金中的持股比例规定等。这更多的是出于产业安全等考虑,并不是简单的汇兑管制。
三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存贷款、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跨境流动。除衍生品交易等个别领域外,我国的资本账户均已部分开放,如通过QFII、QDII开放证券的二级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三类机构开放等,允许国际机构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券等。
目前仍然存在的资本账户管制,主要集中在借用外债的额度管理、跨境证券投资的范围和规模控制、境外企业在境内融资、中资机构对外贷款、直接投资的实质审核等为数不多的项目。
|
未来10年是我国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需求最迫切时期 |
未来10年,世界经济将处于新一轮大周期启动前的孕育期。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未来发展的态势。但我国又处在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深层次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金融层面看,虽然资本账户的相对封闭,为我国避免了1997年东南金融危机和这一轮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过大冲击,但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在世界大调整、大变革和我国大转型时期,机遇是在应对挑战中获取的。在这来得偏早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更趋融合,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已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稳妥开放的问题。
具体而言,一是我国的经济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配合。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我国也进入了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阶段。虽然各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以跨国公司和产业内甚至产品内贸易为主导的全球化仍将持续,必然对中国现有金融与世界的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我国未来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放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解决。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居民财富逐步积累,在全球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将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而且,新兴大国的崛起,将对世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样需要借助国际市场配置资源。这需要我国资本账户管制有所放松,支持实体经济在两个市场配置资源。
三是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深层次改革。走向更高收入国家,对经济社会的效率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发挥基础性作用。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需要资本账户逐渐开放的配合。从策略上讲,针对我国金融对内自由化阻力重重,资本账户管理中某些内容有控制地先开放,会有助于推动、倒逼国内的市场化改革。
四是资本账户开放也是在管制有效性下降后不得已的选择。虽然我国当前仍保持着严格、相对系统的资本账户管理,但实际上管制的有效性已在下降,成本已在上升。因此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进行有效管制的问题。
总之,未来10年也许不是开放资本账户的最佳时期,我国也不具备资本账户开放的所有条件,但却是我国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需求最迫切的时期。
资本账户的开放,意味着本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也仅仅只是解除了融入金融全球化的约束。这与是否真正融入全球化,融入全球化后是否能最终促进本国金融,进而促进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最终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考虑汇率制度,考虑本国的货币、金融体系,甚至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金融环境。
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当前我国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宜坚持八大原则。
1.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扩大到一定幅度并基本达到市场均衡汇率水平之前,仍宜保持对资本流出入的规模控制。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趋于均衡,市场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判断。这为根据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逐步放松规模控制创造了条件。当然,随着管制的放松,汇率反映的市场范围发生变化,仍需要再次趋于均衡的过程,但这所需的时间较短。
2.资本账户开放要与国内的市场化改革相配合。金融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其功能的。我国的实体经济运行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二是新的增长模式尚未从制度和体制机制上确立。因此,在这两个重大缺陷弥补之前,不宜完全放开资本账户开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开放资本账户,实际上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只是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前,仍需保持必要的资本账户管制。
3.资本账户的开放应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开。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有机配合,既可以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收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尽可能降低资本账户开放中他国教训所警示的货币、期限的错配风险,增强我国对国际风险的应对能力。
4.资本账户开放要与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相联系。资本账户开放,往往意味着外资的涌入与竞争的加剧。如果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政策搭配不好,会推动国内金融资产的扩张,但给经济平稳运行埋下隐患。驱使这种扩张效进一步强化的是,开放的资本账户往往是伴随着国内金融的自由化。从长期结果看,这两项改革最终都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过程之中,往往需要完善金融监管,有时甚至需要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以应对自由化(对内、对外)带来的扩张效应。因此,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尽快加强并完善金融监管,这是极其有必要的。
资本账户全面开放还会导致资本跨境流动的增强,从而使得利率、汇率波动加大。如果此时宏观决策出现任何的失误,都会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引起跨境资金的进一步流动,引起调控成本加大,缩短了给纠正失误提供的时间。因此,资本账户开放一定要结合本国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合理把握具体开放中政策措施的力度与时机。
5.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资本跨境流动应采取不同的管制思路。对与实体层面直接联系的资金流出入,只要国内的政策、价格信号等没有明显扭曲,微观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良好,应在一定规模内予以鼓励。虽然,初期仍需要一定的比例和管道限制,但重点在完善我国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公平内外资政策,提高国内微观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已主要不是货币管制,而是行业和安全管理。为此,一是需要理顺我国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二是区分股东审核和国家审核。三是应通过银行等微观主体行为,特别是资金流动的管理和监测实现反洗钱等目的,弱化不必要的审批要求。
适当限制带有投机性的资金流出入。不宜过早允许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即使在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成熟后,保持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必要管制仍是必要的。
6.金融业对内开放要优先于对外开放。从国际经验看,只有当金融市场开放能有效促进本国金融业有序竞争时,开放才有可能带来积极效果。如果开放仅仅只是为了引进更多的国际机构和资金,限于本国制度的扭曲,只会在加剧原有不公平的同时,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7.逐步提高审慎监管要求,侧重交易层面的管理,逐步放开汇兑环节的不必要限制。我国主要是通过三个相互交织的层面实现对资本账户的管理。
一是对跨境资金交易行为本身进行的管制,主要是由国家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如金融机构对外借款,必须有主管部门授予的借款主体资格和发改委给予的借款指标。
二是在汇兑环节对跨境资金交易进行管制,即对资本项目交易相关的跨境资金汇入、汇出以及外汇和人民币的兑换进行管制,由外管局负责实施,具体操作中则相当一部分授权商业银行执行。
三是外管局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审慎监管。我国未来应逐步提高审慎监管要求,侧重交易层面的管理,逐步放开汇兑环节的不必要限制。
8.保留与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模控制和动态调整政策的权力。市场是存在中心和外围的,存在资源配置中心和被资源配置的。现阶段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要保留必要的管理,以实现本土金融市场与国际资金的相对均衡,使市场的发展为我实体经济发展所用。
1、改善资本账户管制是走向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必要过渡。放开资本账户管制的前提,必须是完善现有的资本账户管理。对各类资本的各种流出入渠道和规模,做到心中有数,拥有必要的调节和管理的前提下,方能加速推进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只有具备了审慎管理能力和对部分交易环节的有效管理,才有可能逐步放弃管理成本较高的汇兑环节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将外汇风险纳入整体的审慎监管框架。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公司治理尚未有效运作的情况下,仍有必要直接控制企业的外债规模,防止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过于严重。但一旦条件具备,可完全通过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贷款审核环节,以保障将企业的外债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
2、通过人民币离岸市场适度加快渐进开放速度。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在相对控制离岸中心向我国传递风险的同时,放开部分资本账户管制,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部分利益。通过一定的制定规定,允许境内居民的人民币通过政府开设的一定“通道”流向境外离岸市场,同时允许境外居民所持人民币也通过上述“通道”流入境内人民币市场,体现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原则,客观上通过不断地扩大“通道”,可加快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速度。
3、可适当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力度。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在一定范围内对外开放。如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券,允许亚洲债券基金投资中国债券,去年我国又允许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并没有给我国的债券市场和宏观金融带来不稳定影响。但目前的开放程度偏低,既无法有效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设,也无法满足境外人民币回流和投资的基本需求。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具备吸纳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者的能力。在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方向不变情况下,我国应在考虑宏观效应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更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但是,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境外投资主体,需要保持必要的管道控制。二是初期应适当限制境外投资者在多个市场同时操作的能力。三是尽快推出托宾税等政策,增加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