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所谓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好事实事。那么,资本市场应当如何体现惠民生呢? 资本市场就像是一个非实物化的场所,允许需要资金的企业承诺收益吸引流动性富余的资金持有者,双方在一定的法律约束下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对投融资双方而言,资本市场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双方利益受到保护,而且双方行为也相应地受到约束。于是,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如何惠民生,其实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应当在合理约束双方行为的同时,尽可能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尽量去做有利于投融资双方的事情。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事实上,考虑到国民经济增长和交易成本减少带来的收益,资本市场惠民生大有可为。 对融资者而言,资本市场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惠民生: 一是鼓励金融创新从而降低融资成本。适度的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降低融资者所需承担的融资成本。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资本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交易机制等要件不断地推陈出新,可以惠及融资者。 二是以合理价格保证资金可得。对于融资者而言,如果融资成本大于资金收益,融资行为本身将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保证融资者以合理的价格水平获取资金,同样是资本市场惠民生之举。 三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融资门槛。融资者中的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向来因自身具有高风险而被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排斥。但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总有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愿意尝试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应当降低融资门槛、满足各种融资者的资金需求,亦是惠民生的表现。 而对投资者而言,资本市场惠民生作用更为凸显: 一是在保障融资者商业机密的同时,确保其财务信息、经营状况公开透明。投资者始终处于融资者的信息劣势方,因而资本市场理应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保证投资者可以及时获得与自身投资企业相关的真实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投融资双方的公平。 二是保障价值投资者可以获得企业成长的长期收益。投资风险与收益并存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注重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理应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即长期收益。如果非投机投资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投资者都将更为短视,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整个市场也将与惠民生相去甚远。 三是尽职防范系统性风险,并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缓冲风险冲击。资本市场应在现有基础上健全完善多种多样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及交易机制等基础设施,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尽职防范,这样的举动将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是资本市场惠民生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以说,资本市场惠民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归根结底还是看有没有行动以及如何行动。 而这也有赖于遵循市场化原则。在资本市场参与者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自身特点和目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不尽相同,这一新的市场化特征要求我们的资本市场朝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对资本市场而言,或监督、或劝告、或教育、或引导,归根结底还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以各种方式合理约束双方行为,并尽可能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资本市场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