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舆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话题再度升温。然而,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实际上依然处于基本功不足、效率不足以及外界期待过高的状况。世界各国需要理性看待人民币的职能与作用。
首先,在外部开放人民币的舆论导向超越了货币开放的基本思维与路径。目前,市场对人民币的期待更多是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回报率或投机性因素的考虑。中国并未经历人民币双边走势的过程,尤其是缺乏人民币贬值的考验。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日前所提醒的,中国需要仔细检查和管理风险,以免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基于市场经济金融初级阶段水平的定位,人民币的投资要素功能刚刚起步,尚不具备货币储备的能力,距离国际化和自由化货币的基本定义相差甚远。由于西方金融危机的出现,全球市场对我国货币出现了跨越式的认知与期待,但不一定有足够的风险分析。
一方面,面对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状况,货币价格应以扩大生产和保护竞争优势为基本原则,而人民币过度升值会严重削弱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竞争力,这对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环境都将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市场的突发金融风险,中国还未能够与国际市场成熟对接。而国际舆论却按照国际高端经济和货币体系模式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这可能会导致人民币脱离市场规律和趋势方向,与主要汇率与价格指标逆向运行,单边走势突出,进而囤积大量投机性风险。投机性风险不仅不利于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有可能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反观美元,我们可以看到,美元拥有制度效率的根基保障,其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无法改变,国际地位也无法替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尚未完全开放,并不能超越货币资质承担不能驾驭的国际责任。
当前,外界预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操作还有待商榷。任何一种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都需遵循从内到外和先在岸后离岸的原则,不能超越规律采取跨越式思路发展。尤其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之中,人民币货币职能的意愿与结果未必相符。例如,去年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显著增长,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性稳步提高,但并未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显著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鉴于我国经济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金融产业起步时间不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格外需要理性和冷静,遵循规律和经验,高度关注并提高风险的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