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非法3.15网站牟利空间
2012-03-16   作者:郭文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据媒体报道,仅北京地区,就有数百家非法3·15网站。这些网站刊登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后,依靠收取涉事企业的公关费和删帖费牟利,日进数万元,而消费者从头到尾都被利用。据从业者称,3·15前后投诉最多,也是他们挣钱最快的时候,业务量能翻番。(《新京报》3月15日)
  这些非法3·15网站,打着公益的幌子,吃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吃企业的公关费,吃社会公信力,赚的盆满钵满。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不少企业“自己并不干净”,3·15临近他们很紧张,都怕被媒体盯住,都愿意花点儿小钱来消灾。
  为什么这些非法3·15网站有机可乘?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合法的3·15网站可能宣传力度不够,“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合法的3·15网站可能服务并不好,消费者的一些投诉,可能没有发布出来,也可能石沉大海。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离不开大众传媒的鼓与呼,离不开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非法3·15网站的投诉信息,为其他大众传媒的揭露与报道提供了新闻线索,这是企业愿意花钱消灾的主要原因。但是,为什么非法3·15网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个月呢?这是值得传媒业者反思的。正是因为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没有做到常态化,往往喜欢在3·15前后推出集中的、应景的报道,所以那些“不干净的企业”才在这个时候特别害怕。如果大众传媒批评报道能够与消费者零距离、常沟通,有独立的新闻线索来源,非法3·15网站讹诈企业成功的几率也会小很多。
  非法3·15网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个月,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公权执法的不足:一是执法目前往往遵循的是“媒体报道——执法”的逻辑,缺乏机制化的查处,“不干净”的企业只要逃过了新闻报道,就极有可能逃掉了查处;二是执法力度可能前后不一,因为3·15是消费者权益日,因此在这前后被媒体报道的,往往查处比较严厉,以给消费者一个应景的“交代”,因为执法部门要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展现执法的态度。而其他时间,由于媒体关注焦点不在于此,调查的认真程度与查处力度,也可能就打了折扣,所以企业特别害怕在这个时间点上被曝光。
  网站删帖同时还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公民言论自由权。因此,很有必要出台专门法规,对这种行为加强监管、惩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数百黑315网站借消费牟利 删帖每条近千元 2012-03-15
· 报告称:国内企业网站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删) 2012-02-10
· 网站购买信息技术专业责任赔偿险 2012-01-06
· 视频网站侵权高发的现状和对策 2011-12-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