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复原”容易“复兴”难
2012-03-13   作者:蔡成平(日本亚太政经调研中心理事长)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转眼间,日本“3·11大地震”迎来了一周年,一切都如往昔,但一切也都在悄悄地改变。日本能否实现灾后重建,是目前该国国内一直关心的焦点话题,国际社会也正拭目以待。对此问题的观点,大致分成两个阵营。一种观点认为,如今的日本社会像步入高龄化的老人,要想回到曾经的活力已经不可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曾经历过明治维新和战后复兴两次崛起,日本民族已练就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基因,长期来看,当下的日本也正处于“大转换期”,因此日本一定会迎来新生。
    但对当下的日本而言,“复原”容易,“复兴”难。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小峰隆夫近日在《经济学人》杂志刊文《2012年日本经济展望》称,日本大地震对经济产生的严重冲击可分为三大阶段:在第一阶段,经济活动大幅下滑。灾区生产和消费活动下滑,零部件供应断裂,全国生产活动受阻;步入第二阶段后,经济增长率将反弹回升,一度下滑的经济活动将步入正轨,恢复库存的投资将日趋活跃;到第三阶段,一系列经济刺激告一段落,经济重返基本发展路径。
    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动力来自政府重建支出。据悉,日本政府计划在震后两年内向东北灾区投入20.9万亿日元,用于解决灾民住房、重建港口、重整道路设施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日本经济今年有望增长2%。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也预测称,日本经济今年如果不受外部冲击,按照这一届政府提出的大规模复兴预算,有望实现2%左右的增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会呈现比较坚实的增长。
    日本内阁也在其决议报告《2012年经济展望和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态度》中指出:“在全面的重建措施集中推动下,2012年度日本经济有望切实发现需求,创造就业,内需将主导增长。”报告预计2012年经济增速将回升至2.2%。
    可以说,灾后重建导致的公共投资增加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时下,日本各方纷纷主张,“灾后重建不仅要‘复原’,而且要‘复兴’!”但如此高调的表态,充其量只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表演,因为归根到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际上,日本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读卖新闻》上月末所做的民调显示,72%的人认为,灾区重建没有取得进展。前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也把阪神地震和“3·11”地震的重建速度做了对比,并将后者比做“慢如蜗牛”:大地震造成的废墟只清理了约5%,在灾区废墟站里,残余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和家具仍堆积如山。
    小池百合子如此痛批,自然与其作为在野党的身份不无关系。但客观地讲,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日本重建缓慢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缺钱。据估算,日本灾后重建约需100万亿日元,约占一年GDP的20%。而前不久刚公布的预算中,约49%的预算资金需靠发行债务来筹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2013年日本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去年的200%升至227%,这等于是将临近债务崩溃深渊的日本又向前推了一步。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灾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到达顶峰,一旦重建需求减退后,日本经济可能会较大地震发生前表现得更差。福岛核电事故后,许多核电站停运造成电力供应紧张。核电走向至今仍不明朗,而日本企业的电力成本已经比美国高40%,比韩国高1.5倍,一旦政府决定上调电价,势必将加速企业外迁海外,加剧日本国内产业的空心化。日本贸易振兴机构3月2日公布的对9357家日企的调查显示,73.2%的日企想走出去,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日本若不从根本上转换国策,所谓的“复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期来看,已处于“成熟期”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疲弱。与此同时,在少子化与老龄化双重困境下,日本经济的死结更是难解。
    笔者认为,可供日本选择的道路恐怕只有两条:要么开放移民政策,接受海外优质劳动力的进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要么争取技术突破,依靠技术进步逆转经济颓势。前者需要“观念革命”,后者需要“技术革命”,而但凡“革命”,都绝非一日可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日本大地震周年:福岛核事故真相与责任日益朦胧 2012-03-11
· 日本众议院通过2012财年政府预算案 规模创新高 2012-03-09
· 日本1月份经常项目赤字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2-03-08
· 日本如何推广农业科技 2012-03-08
· 德功看日本 2012-03-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