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统计公告显示,2月份中国贸易逆差高达314.9亿美元,创下了10年来我国单月最大贸易逆差额。 对此逆差因素,海关总署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去年2月受春节长假影响导致基数偏低,致使今年2月进出口名义同比增速较快。经过季节调整后,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和9.4%。虽然出口仅增长4%,但是在当前混乱的国际贸易秩序下,尤其是欧债危机持续的影响下,这个增速显然没有此前预期的这么悲观,而且随着欧债解决进程的缓慢推进以及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压力不算大。因此当前的这个逆差只是进一步体现出了中国在加大内需政策上的加快,从而促使贸易结构更加均衡。 可以看到,为了进一步缓解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市场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的外贸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明显变化。在对外经贸政策上调整最大的就是外贸进出口政策的基调,首次提升了进口在贸易政策中的权重。最明显的是进口关税调整,从2012年1月1日起,对包括原油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大幅度减税,实施平均4.4%的低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要低,这都标志着外贸战略与政策转换的降临。 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张,贸易模式和结构也迎来了一个转型的时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不济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加快内需转型的发展战略,即由原来以出口、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协调均衡发展转变,从而为今后中国实现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增长模式转变提供基础。 在推动国内需求的投资政策方面,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修订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于今年1月30日正式实施,总体上看,该目录尽管突出了外资引入与产业调整的关系,但相比旧版对外资更为包容,首先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信息显示,从2月开始,有关外资并购中国工业企业的政策信号开始明显改变。工信部部级领导率领相关司局辗转全国各地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调研,其中,进一步扩大工业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议题。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外贸形势的转变,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的需求发展,不仅仅是在原材料等进口方面有了明显的政策转型,而且在国外资本的引进上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这些政策都为保持当前的外贸进出口发展提供了基础。 因此,当前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只是一个战略转型的信号,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外贸结构的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