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与逻辑来看,中国经济主动减速是明智之举,也必将是坚定不移之策。主动下调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主动下调‘中国需求’的数量。同时,可以花更大的精力进行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这是一个有利于国际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2009年,北大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就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必须为中国经济减速做好准备》。结果,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9.2%,2010年为10.4%,2011年为9.2%。基于此,国际国内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带来的“中国需求”仍相当乐观。
事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出现明显转机。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
这是中国官方8年来首次将GDP预期增长目标调到8%以下。这一宣示立即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资本市场首当其冲。
北京时间3月7日早晨收盘之后,美国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去逾200点,成为年内下跌幅度最大的一个交易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股市的主要指数下跌幅度均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来的最大调整幅度;在亚太,日本与澳大利亚股市也与A股市场同步调整。而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此前一路飙升的原油价格出现回落,其中纽约市场4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3月6日下跌近2%;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镍、锡等基本金属期货价格均下跌超过2%,锌、铅期货价格更是下跌超过3%;而纽约市场黄金价格也收跌1.9%,并在盘中创下近两个月来的新低。
虽然这些下跌有投资者对希腊债务违约忧虑的因素,但中国因素被认为占比颇大。
资本市场的反应这么强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际也好,国内也好,并未对中国经济减速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对减速的一切侥幸、犹豫甚至抗拒思想都应该被抛弃,否则不仅会严重损害一地一企的长期竞争力,也必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大趋势产生不利影响。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与逻辑来看,中国经济主动减速是明智之举,也必将是坚定不移之策。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经济仅占全球GDP的9.27%,却耗去了世界能源的1/5,铁矿石的62%,近一半的钢铁,并衍生出一系列的环保和社会问题,再加上我们在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出现了中国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的被动局面,主动下调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主动下调“中国需求”的数量。同时,可以花更大的精力进行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这是一个有利于国际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障碍也许主要来自经济领域,在过往30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国内外利益相关者都习惯了靠“中国需求”撑起一份份光鲜的财务报表,进而形成了一个个牢固的赢利链条。要打破旧有模式创造新模式,模式创新背后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这会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而且充满风险,总体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我们继续呼吁“请为中国经济减速做好准备”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以为这将是一项复杂而沉重的任务,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下更大的功夫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