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不仅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人数的贡献占到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0%以上,利税占到全国税收的60%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荆棘丛生,不容乐观,特别是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仍在很多方面受到歧视性待遇,突出表现在对资源的占有,特别是对金融资源的占有上。
去年以来,在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下,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中央及有关部门都提出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却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桎梏。据悉,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随着市场化利率可以自由浮动,在2011年之前浮动的范围在10%左右,最高也不超过20%。而2011年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了60%,其理由是中小企业风险大。
自从国家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规定以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更多依靠的是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已经攀升到两分月息,有的甚至高达三分以上,令中小企业苦不堪言。而银行迫于压力今年在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但是利率上浮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难度。即使如此,由于限制的框框条件太多,最后能够得到融资的企业也只是少数。反观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所作的是政府工程,需要垫资,需要从民间高成本融资,而工程项目又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款,有的甚至拖延数年之久,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也只得忍气吞声。
然而,在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利润却大幅攀升。去年银行业的利润超过万亿,以至于有些银行说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在中国,银行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把控着全国性的金融资源和命脉,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美国有上万家银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储户和企业贷款的选择余地很大,主动性也较强。而中国只有几百家,广大百姓的存款都聚集到了这些有限的银行中,银行垄断着这些金融资源,存款的利息一压再压,贷款的名义成本和暗成本却一提再提,使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核心表现就在于对资源的占有不公上。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银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利润。按说银行业获得的利润只能是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然而在中国却成了暴利行业,获得的利润率以及利润总额超过了其它所有的行业,以至于金融机构成为各行各业中最令人羡慕的“白金”行业。
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均衡发展,从某种意义说,在于金融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公平的分配,然而,中国银行业却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暴利。不仅如此,银行业还巧立名目,客户被服务的收费项目多达三千多种以上。
垄断体制下银行的垄断经营思路和手段,有百害而无一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披着“伪市场经济”外衣的银行业如果再不进行彻底性的变革,中小企业受银行业“快刀”的宰割将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