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背靠大树难乘凉
2012-03-07   作者:邱晨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坐拥大型金融集团背景的券商投行部门,总能给人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感觉,令其他不具备这一资源的券商投行羡慕不已。但是,这些券商所背靠的“大树”到底能为其带来多大好处呢?
  从逻辑上看,在同一金融集团下的银行、信托、保险和投资公司本应源源不断地为兄弟券商的投行部门提供项目资源,并成为券商投行业务的重要“推进器”。
  但记者与多位投行人士交流后发现,并不是所有具备金融集团背景的券商都能承蒙集团所带来的恩泽,不少具有金融集团背景的券商投行人士甚至反映,“肥水只流外人田”的情形在这一类集团中频频上演。
  西部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描述的一段对话,颇为生动地展现了这种情况。这位投行人士称,某金融集团旗下的信托公司曾找到他洽谈一个承销项目,他好奇地问道:“你们的同门券商不是也做得挺好的?为什么不找他们承销?”对方回答说:“找他们麻烦,做事拖拖拉拉,还不好谈判。”
  这位信托人士的回答,恰恰精辟地总结了这类金融集团所面对的问题——内部资源整合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找他们麻烦”折射出一个问题,一些金融机构找同门券商投行协调有关事项需要走繁琐的流程,与外部单位合作却能省下不少手续。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券商自身内部,部门之间由于存在“防火墙机制”,想要共享资源时便颇感吃力,审批流程构成层层阻碍。
  “做事拖拖拉拉”则反映出我国职场的一个普遍问题,“求自己人办事难”,券商投行部门亦不能幸免。自己人好说话,事可以压一压;外人则是公事公办,必须尽快解决。正因如此,在这方面吃过亏的机构就宁愿找其他券商合作,也不愿被自己人将事情“压一压”。
  而“不好谈”一句则透露出核心的问题,即从整个集团的角度上看,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和利润分配仍存在缺陷。在和自己集团内部的机构合作时,两方面往往都抱着“宰熟不宰生”的心态。
  实际上,除了投行业务以外,不少券商的其他业务部门也不能够获得集团内其他机构的充分支持,这从一些大型基金给“同门”券商研究所的分仓情况上即可见一斑,尤其在投行业务上表现得更为强烈。
  当然,也有一些券商已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典范,值得其他同样具备金融集团背景的券商投行借鉴。比如,国开证券今年前两个月债券承销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有力地证明了具备金融集团背景的券商投行业务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再比如,过去两年平安证券投行首发承销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也与平安集团资源整合密切相关。
  如果仅从券商的角度出发,在集团资源利用一事上,券商确实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涉及的是整个集团更高层面的管理和体制问题。但是,一些券商投行部门过于短视,在工作中怠慢“同门”机构的情况,却是券商亟待改进之处。否则,空留着大好资源不加以利用,只会白白便宜了外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投行:ETF黄金持有量位居全球第四 2012-03-05
· 14家公司终止IPO申请:等10投行难辞其咎 2012-02-28
· 希腊纾困前程艰辛 投行看空欧元 2012-02-22
· 国际投行对欧元走势判断分化严重 2012-02-21
· 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众怒 投行人士称或无法上市 2012-02-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