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导的主张,我觉得提得非常及时。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进行过大的争论。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要进口替代,就是国内发展工业,通过国内需求消化国内的工业产能,不通过进口来完成。但是这个战略在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基本上失败。后来韩国、我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搞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也就是把东西卖到国际市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再后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实行了这种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整个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大的变化。发达国家持续的经济增长一下子降下来了。从希腊、意大利等国家以及美国的情况看,好像五年、十年翻过身的可能性不太大。这就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个问题,这种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能不能持续下去?如果不能,那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能再靠发达国家来带动经济增长了,出口导向要转向内需导向的经济增长。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看,我们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现在结构性的失业,特别是大学生失业问题很大,但同时又面临民工荒。这几年生产资料上涨20%到60%,企业像以前一样稍微增加一点工资就可以方便地招到人已经不可能了。对小微企业来说,不涨工资招不到人是找死,涨点工资招人更是找死。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成本很高,利润都没了,税费成本也很高,企业都快死了,再涨工资死得更快。2009年发那么多货币,今年不敢发了,再发估计到2014年必然通胀,而且可能更厉害。实际我们已经面临滞胀的风险,既有高的失业率,又有高的通胀率。在这样一个局面下,我觉得中改院提出消费为主来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是对的。
在当前形势下,让大家掏钱消费很难,关键是老百姓手里现在没钱。钱流到哪儿了?流到财政、银行、垄断企业和地下钱庄了。因此,《消费主导》和《民富优先》是配套的,民富,消费才能扩张。我提出这么一个思路,就是调整创造蛋糕的结构,改善分配蛋糕的结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创造财富的同时就是分配财富。现在第一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因为全是大资本大项目,很难吸纳就业,主要是资本在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然后形成国家的税收和企业的利润。没有就业,老百姓在家里待着,连创造财富都没有参与,怎么参与分配。劳动力首先要有参与劳动,不参与劳动,连最低工资都没有。因此,我觉得除了再分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整创造蛋糕的结构,不光是创造电厂这些大的蛋糕,要把创造蛋糕的要素结构部分调整过来,鼓励创业,发展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劳动参与到创造财富的过程中。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改革智库书系”《消费主导———中国转型大战略》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