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697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5076亿美元,占比72.8%。短期债务虽然利率较低,但容易受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风险较大。中国外债的稳定性基本合理,但是存在优化的空间。中国贷款中官方贷款比重较低,而商业贷款比重较高,这会带来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要积极争取更多的官方优惠贷款,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降低外债成本,减轻偿付压力。
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渐进放开,资本流动面临的障碍逐渐减少,近年来对国际直接投资(FDI)实行国民待遇,以往的优惠政策也逐步减少,以后外资将更加倾向于利用非FDI的形式进入中国。外债是非FDI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资本结构中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外债规模不断增加,短期外债占比大幅上升,外债风险不可小觑。截至2011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697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5076亿美元,占比72.8%,较上年末上升4.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一般来说,中长期外债便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统筹安排,不像短期债务那样变动不定。短期债务虽然利率较低,但容易受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风险较大。世界银行认为,短期外债的适当水平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长期贷款的偿还期应与项目回收期一致。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的短期债务占全部外债比率的警戒线为40%,中国应以不超过20%为宜。
从2001年开始,中国外债规模不断增加,长期外债规模虽有所增加,但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不断降低,2010年比2001年下降38.7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对外债务短期化特征日益明显,短期外债规模急剧增长,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自2004年起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重超过5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并一致持续到现在。据笔者测算,从2001至2010年,短期外债对外债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80%以上,2010年外债增长率28.06%中短期外债拉动了27.1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6.8%。
由于中国特殊的债务结构,对登记外债实行规模控制,而贸易信贷受限较少,后者成为境内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手段。加上中国绝大多数偿债指标处于安全范围,因此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短期外债有所波动,但并未引发债务危机。2001至2010年,贸易信贷增长贡献了短期外债增量的58%,2010年贸易信贷占到短期外债余额的56.2%。而贸易信贷项下融资活动多为进口延付,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主要与生产经营有关而非单纯投机,其增长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避免了因外汇流动性枯竭引发的债务危机,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中国外债安全。
在对外债期限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对外债的类型结构进行一下说明。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外债债务成本高低,而成本对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可持续性和国家资本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债类型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负债总额中各种不同类型外债的构成比例。从债务类型看,主要有四类: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和贸易信贷。其中,前两项属于官方优惠贷款,具有开发援助和贸易性质,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有的甚至是无息贷款,但贷款条件较为严格。商业贷款的程序相对宽松,但期限短,利率高,且多为浮动利率,易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一般认为,国际商业贷款占外债总额的比重以低于60%为宜。
中国外债中国际商业贷款占有较高比重,达到50%左右,且主要为短期贷款。而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比重不断降低,从2001年的30.1%下降到2010年的12.3%。官方贷款比重下降而商业贷款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意味着中国还本付息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如果遇到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商业贷款利率提高,会加大中国的还贷压力。
通过对中国外债期限结构和类型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中国外债总体安全,但偿债指标安全不等于金融稳定。无论从外债规模,还是从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安全区间内,还有很大的举债空间。一个有偿债能力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基本可以偿付外债,但是,如果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债权国不给予信任,急于退出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可能被集中要求清偿,同样会引发流动性危机,威胁金融稳定。
第二,中国外债的稳定性基本合理,但是存在优化的空间。短期外债占比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短期外债一般要求一年期内还本付息,若比重大会加大还款压力,影响一国的外债安全,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都曾出现短期债务管理失控的局面,需要引起注意。同时,中国贷款中官方贷款比重较低,而商业贷款比重较高,这会带来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并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外债成本较高。要积极争取更多的官方优惠贷款,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降低外债成本,减轻偿付压力。
第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远大于短期外债余额,总体上不会发生偿付风险。但是对于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来讲,由于其短期债务较多,不排除将来集中偿付时出现偿付困难,而当各种不确定因素聚集之后,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有效宏观管理基础之上,必须加强对外债的微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