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稳妥的德国模式,中小银行没必要上市;按照美国模式,从地区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到信托均可上市。
继主要银行上市之后,地方商业银行进入扎堆上市高峰期。按证监会公开申报企业流程进度,在14家实名亮相的待上市城商行中,江苏银行、徽商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大连银行、贵阳银行、盛京银行、上海银行、锦州银行进入初审环节;步入“落实反馈意见”环节的是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杭州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东莞银行。其中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在深交所上市,其他均在上证所上市。
地方商业银行扎堆上市不仅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甚至对于中国经济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与美国证券市场1429家上市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金融机构上市数量不多。但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太大,打个形象的比喻,这几家上市公司如同巨大的针头,直扎证券市场这头活熊,源源不断地抽取胆汁。引用一组现成的数据,在此不用全部金融机构,而只着重于银行板块。2010年,银行业通过IPO、配股、发债等手段,从A股和H股市场合计融资4441亿元,其中从A股市场融资占60%左右,占当年A股市场总融资额10275亿元的26%左右;2011年全年从证券市场融资2419亿元,其中从A股市场融资占比接近70%,占当年A股市场总融资额6780亿元的25%。
目前上市的银行板块占总市值15%左右直至半壁江山,视银行板块的走势而定。但银行业利润之高、占用社会资源之多、在证券市场占据资源之多,都令人刮目相看。由于上市有门槛,媒体披露证监会制订城商行上市的内部指引,拟上市城商行财务指标提出的要求包括资产规模大于800亿元,净利息收入超20亿元等,鼓励了城商行以大为美的倾向。
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银行上市,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银行被绑定在做大——上市——融资——再做大的路径依赖上。我们不仅要让大银行抽取胆汁,现在轮到了中小银行,增发、转债、次级债,一切皆可想像。而美国银行业的再融资却不疯狂,谁也不愿意不计成本、信用扫地在市场圈钱,也圈不到钱。黑石等高价上市,那是借助次贷危机的最后疯狂。
异地开设分行,导致资产规模急剧扩大。从2009年4月开始,银监会放宽和简化了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立门槛,到2010年,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从2005年上海银行获批成立全国城商行的第一家异地分行开始到2011年,城商行异地分行新增近300家,其中仅2010年一年新增幅度就近40%。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商行总资产为9.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1%。继2010年之后,城商行总资产增幅再度居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与风险管理不对称的扩大,所带来的结果是资产质量下降,同质竞争严重,谁也别想有创新。一方面是在票据等业务方面手段灵活,另一方面是作为地方政府的钱囊之一,行政色彩难以去除,曝发的案例此起彼伏:烟台市银行支行行长刘维宁银行承兑汇票案、齐鲁银行伪造金融票据案、汉口银行的担保纠纷案等,历历在目。2011年4月,监管层叫停了城商行异地扩张开设分行,至今未能开闸。
大型银行也有案例,但这不是地方银行上市理由。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强盗抢劫被抓,有人质疑边上也有强盗抢劫,为何不抓?大银行有案例不能成为赦免中小银行的理由,有十几根针管已经痛苦,何必再插上几十根?除非市场化的有特色的好公司。
中小银行的利润相比大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利润接近900亿元,是2003年的16倍,资本利润率为21.88%,赢利手段无外乎利用资金稀缺获得资金溢价。
服务地方企业的银行不靠上市同样可以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德国银行业的经验可供借鉴。德国央行的数据显示,德国两大银行是德意志银行及商业银行,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银行企业,包括1200家合作银行、438家公立储蓄银行、10家州立银行;州立银行隶属地方政府,主要目的是支持地方经济,这些小而美的银行赢利水平温和,风险可控,在监管上享受一定优惠。
中国有无数的中小企业需要德国式的中小银行,此前温州等地的银行已现德国式发展模式的端倪,但在万众一心求规模之后,这一模式日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