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不是刘易斯拐点
2012-02-27   作者: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今年春节过后,大批返乡农民工并没有立即踏上通往沿海的列车,而是选择在家乡或就近的城市就业,导致一些大城市出现“用工荒”。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即劳动力的供给从过剩转向短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接近枯竭。笔者认为,这种判断是不准确的,当前的“用工荒”并不是刘易斯拐点,农民工“返乡”并不是回到乡村而是返回家乡所在的城市或省内其他城市就业。这种返乡潮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经济因素。近年来,沿海地区与内地农民工工资水平日益接近,而内地与沿海的生活成本却相差甚远。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代工业与低端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提升工资水平的能力有限,沿海企业的生产基地纷纷向内地转移,增加了内地省份的就业机会。
  二是家庭因素。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生产过程与家庭生活是分离的,大量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情感代价:他们不得不忍受与父母妻儿的两地分居,由此产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回到家乡就业,可以兼顾工作与家庭,对已经结婚生子的农民工尤其具有吸引力。
  三是制度因素。我国的教育制度、福利制度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虽然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城市新移民,但享受的城市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并不全面,相应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也不完整。这种“新二元结构”构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城墙,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隔离开来,降低了一部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预期。
  从全国来看,返乡农民工只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场景,而非全景。“返乡潮”不会改变中国人口流动的大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年轻人口仍将是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基本方向是由中西部农村流向沿海城市。这一判断主要基于笔者对以下两个群体的研究:
  一是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中国内地农村地区流出,来到城市工作,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未取得当地户籍的青少年。与父辈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等价值,而不仅仅满足于增加收入、养家糊口,他们不再局限于“经济人”的角色,而渴望融入城市社会。有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有15%的人想定居城市,40-50岁的为21%,30-40岁的为37%,20-30岁的为45%,20岁以下的高达61%。笔者在长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发现: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层次正在由生存取向向发展取向转变。虽然生存取向的经济动因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有64.2%的受访者将“赚钱养家”作为自己来沪的首要动因,但选择“过城市生活”、“见见世面”、“寻找发展机会”和“为前途考虑”等非经济动因的受访者也多达32.9%,其中“寻找发展机会”占到16%。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作寻求个人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
  其次,与父辈农民工主要居住在集体宿舍或生产经营场所不同,只有50.1%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工人宿舍中,有41%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与他人合租房屋或是独立租房。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自由,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选择在社区租房。
  最后,在身份认同上,笔者在某大城市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二(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外地人,两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既是当地人又是外地人,近两成(19%)的受访者则将自己视为新××人。也就是说,有大约四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烈的愿望融入当地。值得注意的是,有81%的受访者不愿意别人将自己视为“外来务工人员”。
  新生代农民工有融入城市的主观愿望,也有更为强烈的权利意识,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是否还可以延续?
  二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自幼就来到城市甚至出生在城市。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超过20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他们有的很小就随父母进城,有的甚至就出生在城市,与户口本上的“农村”二字毫无瓜葛。与父辈不同,他们没有任何的务农经历,与乡土社会缺乏文化纽带和情感联系,不可能将农村的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或“社会保障”。作为城市化的孩子,他们是“回不去的一代”,不再是流动人口而是城市第二代移民。
  笔者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初中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一半左右选择直接打工,15%进入当地的中专或职业技术学校,10%回到家乡念高中,还有极少数人成为街头混混。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选择直接留在了城市,少数回家乡念高中的孩子将来无论是否考上大学,也都是要回到城市生活、就业的。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更高。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笔者认为,“返乡潮”只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上的一个支流,主流仍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转移。用工荒不是刘易斯拐点,而是“半城市化”道路难以为继的信号。当务之急是调整城市化模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刘易斯拐点或许只是个幻觉 2011-11-16
· 准确把握我国的“刘易斯拐点” 2011-10-20
· 刘易斯拐点框架并不适用当前中国 2011-05-18
· 中国经济已悄然越过刘易斯拐点 2011-05-0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