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煤电价格矛盾日益激化,电力企业的发电积极性降低,甚至屡次出现短期电力短缺。此外,火电投资积极性也相应减少。2005年以来,火电投资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火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也下降至28.4%。应该说,火电投资下降符合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但问题是,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弥补火电投资下降带来的供电缺口,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1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及2012年分析预测》指出,2012年全国电力供需仍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仍较突出,最大电力缺口将会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中电联的预测结果一出,旋即引发公众对今年缺电可能的关注。 电力需求预测的可靠性对于电力需求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发展中国家的电力需求预测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快,体制问题和改革可能对电力需求有重大影响。此外,社会经济条件、突发事件以及能源价格补贴等也常常影响电力需求。 电力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85%以上的电力用于生产,电力的过剩与短缺都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成本。短缺的成本远大于过剩的成本,同一百分比的电力短缺损失大大高于解决短缺所需投资。而且电力短缺成本还不包括对社会稳定和投资环境的不良影响,如果将其也纳入到电力短缺损失中,电力短缺成本更大。 因此,保证我国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确立“电力先行”的电力投资发展战略。“电力先行”是指在假设输配电是有效的(包括联网)前提下,保持一定的过剩发电能力,以满足电力需求的意外增长。当然,“电力先行”来保障电力供应无法解决由于电力产业链矛盾导致的“软短缺”(即装机充足而发电积极性不足的短缺)。 我国电力投资的规划和审批主要由政府控制,因此政府必须准确把握电力需求,以“电力先行”保障电力供应。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说明这一阶段的电力需求具有快速增长和刚性特征。在需求快速变化的高增长经济中,尽管长期GDP和电力消费有着比较固定的比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10%,电力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也为10%,两者基本上是一比一关系),但是电力需求的短期波动比较难预测。尽管近30年来,我国GDP一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电力需求的增长可能如1998年低至2.8%,也可能如2003年高至15.4%。 基于电力需求增长不稳定,有必要设立电力预警系统。当前我国少数高耗电行业消费电力超过60%,电力消费受少数用电大户的影响很大,这为电力短缺的早期预警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渠道,也为设立早期预警系统提供了可能。此外,产业结构、部门投资、用电大户的价格变动等信息,都可以在电力短缺到来之前有效提供预警。如果早期预警系统能够提前1-2年提供预警,政府就可以有充分时间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或尽可能减少短缺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冲击。 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部省份需要道路、管线及输电等设施支持,以使资源运往东部市场。然而,由于电网投资不足以及联网障碍,我国电网建设常常跟不上发电能力增长步伐。不足的联网输送会引起电力不均衡,有些地区过剩而有些地区不足,这也是影响当前电力供应的原因之一。电网建设需要提高电力输送在各区间的可流动性,从而优化现有发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