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月24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那么,降准的通道是否就此打开?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在今年的运作空间有多大?降准动作隐含着哪些潜台词? 近十几年来,伴随外汇占款规模的上升,存款准备金率总体是收紧的趋势,即降少升多。从2008年到现在,只有在2008年9月至12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4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2009年存准率没有动作。到了2010年,总共6次上调。2011年上调6次,但在9月5日把保证金存款也纳入存准率覆盖范围。据测算,扩大调准基数相当于3次上调,就是说相当于2011年上调9次,幅度可谓非常大,最高达到21.5%。笔者分析,此次降准动作,应当包括三个潜台词: 一是补充实体经济流动性。在去年五六月份,央行多次提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当时有专家指出不可能没有上限。回过头来看,存款准备金很像是一个“池子”,随时可以用来吸收或者释放流动性,其中很重要的一块是由外汇占款形成的流动性。 2012年经济工作要实现“稳中求进”,基本要求是“稳增长”和“稳物价”。为了实现稳增长,就要保证资金供应,保证货币投放合理充裕;对微小企业、民营经济而言,更是如此。 二是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平衡发展。 虽然就股票市场来说,并没有哪个层面明确地说,其中的流动性要不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非常令人担忧。从一级市场融资来说,虽然股票融资量很大,近两年是六七千亿,但与间接融资的8万亿规模相比,份额仍然很低。要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客观上需要制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货币环境,从而带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三是兼顾外汇占款规模可能的变化,未雨绸缪。 我国政府已明确表示要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的力度。习近平副主席在欧洲访问时表示,“中国不赞成唱空或者做空欧洲”,“
中国还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解决欧债问题所作的努力”。客观来说,救助欧洲就需要动用外汇储备,那么,必然会促使外汇占款下降。尽管减少外汇占款所形成的人民币流动性是良性的,但未雨绸缪,避免短期的结构性失衡,也需要适度地补充流动性。 做出此次降准安排,决策者应该已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但笔者认为,本着稳定公众预期的初衷,货币政策执行上仍需加强预调微调,及时回应实体经济遇到的难题,避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情况。货币流动性过大就收,流动性不足就放,这个基本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结构性矛盾有时解决得并不够好。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那么,此次调准也要落实有扶有控的理念,要把释放出的贷款份额向重点急需的领域疏导,努力解决好结构性问题。 至于准备金率是不是进入下调通道,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大。因为存准的基数、范围已经调得很高,下调余地已经预留出来。今年上半年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的。货币政策及时呼应实体经济的要求,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实质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