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解“血荒”,先解“信任荒”
2012-02-21   作者:尹世昌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日,一条求献血的微博在网上流转。一位名叫程云涛的父亲为身患白血病的三岁儿子手术用血,急得四处求血。医院也望血兴叹。而据媒体报道,这样的“艰难求血”正因许多地方血库紧张变得平常起来。
  血为何“荒”?许多人把原因归咎为“无偿献血、有偿使用”这一采血机制。其实,这一机制并非中国特有,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原则,这既是一种高尚的奉献之举,也可以防止献血者在体检中隐瞒病史,保证血液卫生安全。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证明,依赖无偿献血完全可以满足用血需求。在法国,每年有50多万人接受输血,平均每天需8000人次献血才能满足需求;在香港,平均每天需要800人捐血,才能满足1年内近24万个单位的血液需要。依靠无偿献血,他们已经做到了血库血量的自给自足。
  是我们缺乏无偿献血的热情和认识?未必。程云涛儿子最终获得的宝贵献血,正来自他网上求救后志愿者伸出的援手。而在北京,9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有统计说,全国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高达99%。这些说明,“无偿”并非、或者不完全是“血荒”的障碍。
  “血荒”的形成,其实更多缘于“信任荒”——供血机制欠缺透明,由此导致了信任缺失,阻挡了人们的献血热情。据一项网上调查的结果,83.8%的人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
  正因此,各地为提高献血量而对“无偿献血”采取各种“暗补”政策——比如经济“利诱”,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无偿”献血者的补贴;比如“评优挂钩”,高校评优要参考学生的献血情况……然而,这些措施非但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和担忧,某种程度上还招致更多质疑,“血荒”依然发生。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还会引发更多后果:因血液供应紧张而促使病人被迫想方设法求救命血,地下血液买卖借机死灰复燃,血头、血霸卷土重来,无偿献血机制受到损害。
  “血荒”的解决之道,恐怕还在于尽快解好“信任之扣”,提高献血、供血全程的透明度。既要用公开事实向献血者证明,献血的程序会被严格遵守,献血的过程卫生安全;也要用更畅通的信息、更扎实的数据向用血者讲明白,无偿献血,在医院用血为何要交钱。
  当前,我国的人口献血率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这说明,我国无偿献血的潜力巨大。而要开发这种潜力,激发公众热情,唯有用公开透明的办法消除献血者的疑虑,无偿献血才能告别“血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制度性短板引发季节性血荒 2012-02-10
· 增进“信任”方能缓解“血荒” 2011-08-22
· 血荒寻源:我国“人口献血率”太低了 2010-11-3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